文/竹影飘摇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4124/66d427e362ccb8ba.jpg)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晴
1
越来越觉得,从物理位置上来讲,自己就是一只井底的青蛙,与人们常说的井底之蛙不同的是我还清醒,知道头顶之外还有天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不满足这一角的天空,但也没有多少悲伤。
每天上班下班周而复始,工作的内容能够十年不变,厌倦吗?仿佛也没有,相反总有一些小期待支撑着,提醒自己时刻要努力,争取做到更好。很热爱吗?好像也不是,无论走哪条路,人都很容易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就像自己一直热爱这条路一样,其实是已经很难再走别的路。
人生而自由,人生而不自由。
上班途中听《晓说》,高晓松的独白,偶尔也有互动。独白时很多时候讲欧洲,偶尔讲美洲,讲阿拉斯加,讲述的内容很宽泛,经济、政治、民俗、地理、战争、艺术……互动的嘉宾有C罗、克林顿、张艺谋、黄健翔……
我这只青蛙知道,此生再怎么折腾,身形也也很难逾越井口,于是就让想象插上翅膀,争取涨一点见识。说穿了就是通过不断涌入头脑的信息拓宽思想的维度,有形的世界不能改变,借助声音与文字,让无形的世界斑斓一点也好。
忽然想起那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出生是偶然事件,越来越觉得这种偶然很玄妙,官宦之家或是平庶之民,书香门第或是蓬门荜户,富甲一方或是几世潦倒,都没法选择,这种偶然除了老天爷谁也做不了主,可老天爷住在哪里、长成啥样谁也不知道。人一出生既成事实,然后这些先天条件将影响人的一生。
小的时候总有许多不服气,认为先天的许多条件都不重要,人只要勤劳,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总能够超越,总能够改变。其实现在想想,这种认识多少有些片面,人的出身对于个人成长和一生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能够超越和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身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
每个人都不愿意放弃努力,确实也不应该放弃努力。
就说我这只青蛙,要说一下子飞上天空,那是妄想,有这种想法基本是自寻烦恼。但也必须每日有个奋斗目标,最简单的,得强身健体,否则若井边掉下一块泥巴,躲闪不及,都可能被砸的半死。还要磨练心智,那无边的日子啊,风风雨雨的,心里没点儿韧性还真不容易熬下去。
2
因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西南联大,有两位朋友向我提起电影《无问西东》。那两日正好腰疼卧床休息,于是从电脑上找来看,结果竟接连看了三部电影,另两部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肖申克的救赎》。
看《阳光灿烂的日子》,缘于《晓说》中高晓松与姜文的一期对话。中国社会讲究圈子,他们俩同属于演艺圈吧,当然高晓松的社会角色更丰富些,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在杭州成立的个人杂书馆,书籍种类涉及古今中外,内容丰富不说,关键还免费借阅,这对一个爱书之人是多么大的诱惑呀!《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执导的影片,但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这个故事好像是别人向高晓松提供,高晓松又转述给姜文。电影里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都不复杂,只是有很强的时代感,而且那种故事只能发生在一定阶层的人群中。
文革期间,军队大院的孩子,他们的见识、经历和情感,与普通人家的孩子肯定不同。其实也不单在那个时期,直至后来与现在,也同样不同。不是好与坏、是与非的区别,有些东西就是无法跨越。
《无问西东》,很好的一部电影,在看的过程中,直至结束之后许久,我心里都是激动的。特别是片尾出现的西南联大那些大师们的简介与照片,让我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啊!虽然有战乱,虽然条件艰苦,虽然有流血牺牲,但有那样一群人,一群有智慧、有信仰、有担当的人,他们的人性光辉是盛开在废墟之上的花朵,更是一粒种子,孕育着希望,给后世树立了一座可仰望的丰碑。
任何时代都有光明与龌龊,所以有主流一词存在,旗帜是方向,平庸大众向往正确的旗帜引导。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一直想看的电影,因为遇到免费电影的APP就一并看了,两日里养病加休闲加圆梦,很惬意。影片的主人公爱迪聪明勇敢,他相信希望而且不放弃希望,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救赎了别人。国外的电影有些台词很好,富于哲理,又通俗易懂,很自然地融于人物对话之中,也许这是翻译的功劳。影片中监狱里的情形,放之四海而皆准,黑暗与残忍不分国界与时代。联想到高晓松谈美国文学,谈马克吐温、海明威与杰克伦敦,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写于1870年,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在今天仍发生着,这就是经典的意义与力量。
北岛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只一个字:网。
每日里总感觉自己是理智与清醒的,不同寻常,其实这也许是错觉。卑微与懦弱,坚强与伟大,残忍与冷漠,善良与宽容,经常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这是人性的特点。
每天都在与自己博弈,人心向善、向往光明,没有谁不是在挣扎。就这样与世事纠缠吧,爱且爱,恨且恨,浮世悲欢,奈何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