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5 ——体会和表达感受
很多人脑子里装满了太多的应该,而忘了如何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感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
进行不带评判地观察并且说出事实,是第一步,它决定了沟通的起点是非暴力的,而不是带有偏见的评判。
而感受则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的通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作为一样的人类,我们的感受都是互通的,当我们说出感受的时候,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
对我们自己而言,说出感受,其实就是不对自己加以评判。
例如,以前我说我自己五音不全,唱歌不好听,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评判。
怎样才是感受呢?
我唱歌跟不上调,我觉得很失落。这就是感受。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割裂了我们与自身的感受,或者说出感受会被认为是一种示弱的表现。
例如读书会上一个伙伴讲的例子,我就深有体会:
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宝宝,脑袋不小心碰到桌子,哇哇大哭起来,他哭是因为感受到了疼痛,而好多家长,尤其是祖父母辈的。经常会有这样说:“桌子碰到我们的宝宝了,桌子不好,我们打桌子!”啪啪打桌子两下。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这么做会导致两个后果:
第一,割裂了孩子哭与疼痛的感受,家长是有机会让孩子说出来自己感到疼痛的,却通过打桌子成功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个后果更严重:会让孩子把自己犯的错误归结于于外界因素,而不找自身原因——我疼是因为桌子碰到我了,而不是我碰到桌子了,所以桌子该打。
长大之后我们的头脑里装满了很多的应该和不应该,更加难以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例如男孩子就该勇敢一点。以至于我们痛了不敢哭,难过了不敢流眼泪。因为当说出感受的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示弱。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有一次去给一些学生讲非暴力沟通,台下秩序有点乱,他感到紧张,但是他没有说,而是继续讲。一个黑人学生站起来问:“你是不是讨厌我们黑人?” 马歇尔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这样说:“我很紧张,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我和大家初次见面,我希望得到肯定。”当他这样示弱的时候,反而取得了好积极的效果,学生们开始主动互相自我介绍,和他一起把课顺利上完。
所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而不是反抗,感受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
这让我想起曾经见过面的一位朋友,我都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我们互相说过什么话,但是我们见面时,他留给我的爽朗直率的感受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