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透视经典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孔老师的治国方略——论语夜读(5)

孔老师的治国方略——论语夜读(5)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7:37 被阅读21次

    真是大手笔,不玩虚的,总共三条方针政策,记记都是实锤

    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谨慎敬业,恪守信用,节省开支,爱护人才,动用民力不能耽误农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之五

    这一章孔老师要展示大手笔了,专论治国之大法。

    先把那个“乘”字弄明白。“乘”是量词,车+马=乘,即马拉车。但它并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专门用来打仗的兵车,需要配备战斗力——兵士,因而“乘”是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周朝之初,人口少,兵力不足,每“乘”配备4匹马和兵车一辆,车上配备身穿战袍的甲士3人,车下有7名步兵跟随,这样每“乘”为10人。那时候天子拥有天下,号称万乘之君,算起来军队有10万余众的规模。诸侯所分封的国家,称为千乘之国,可以拥有千辆兵车,也就是万把人的兵力。

    到了西周末东周初时,人口增长,兵力也随之增长。每“乘”增至30人,车上仍是3人,车下步兵扩大到12人,另外又增配了15名后勤兵供应军需。到春秋时期,兵力就更多了,每“乘”除了4匹马、兵车一辆、甲士3人外,车下变为一支多达72人的步兵队伍跟随,另外后勤兵也增至25人,这样共计一百人,列队前进,相当有规模了。这时各国军队规模的礼制是这样的: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可以看出这时天子的权力已大大缩水。大国三军,次国两军,小国一军。孔子时代的千乘之国,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国家了。那么当时有多少诸侯国呢?最多时共有140多个大小国家,到了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孔子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就是针对那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中等以下规模诸侯国。“道千乘之国”,“道”通“导”,领导、治理。“千乘之国”是个约数,泛指拥有一、二千辆兵车的国家。围绕如何执政问题,孔子对诸侯国的统治阶层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施政方略。不多,总共只有三条。

    一要“敬事而信”。“敬”,严肃慎重地对待。“敬事”,敬慎处事,恭敬办事。“信”,恪守信用。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有“敬事”精神,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同时要讲信用,取信于民,这样执政地位才能巩固。二要“节用而爱人”。“节用”,节约费用。“爱人”,爱惜人才。统治者要有“节爱”精神,在财力使用上,要节省开支;在人才使用上,要爱惜下属和人才。三要“使民以时”。“使”,使唤、使用。“时”,时节、季节,这里指农闲时节。统治者要有“崇天”精神,需要动用民力时,应注意不误农时,要遵循天道,顺应自然规律。这三条治国安邦的基本要点归结起来,其核心不外乎是要施仁道,具仁心,不能玩权术,不能行苛政,因而一直为后世贤明的统治者所遵奉。

    这一章有两个字要特别留心。一个“人”字,一个“民”字,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孔子这里所说的“人”不是老百姓,而是指当官和有地位的人,包括了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如果是百姓呢,则称为“民”。“民”是被统治者役使的对象。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很不鸟他,曾愤愤不平地说:“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怎么样?鲁迅先生站在草民的立场上看待孔夫子的治国方略,还是蛮不以为然的噢。

    本章的成语:

    节用爱人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包咸: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节用不奢侈。国以民为本,故爱养之。作事使民必以其时,不妨夺农务。

    朱子: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

    《论语义疏》:为人君者,事无小大悉须敬,故云“敬事”也。《曲礼》云“毋不敬”是也。有与民必信,故云“信”也。虽富有一国之财,而不可奢侈,故云“节用”也。虽贵居民上,不可骄慢,故云“爱人”也。使民,谓治城及道路也;以时,谓出不过三日,而不防夺民农务也。

    程子: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

    杨氏: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

    张栻:道千乘之国,犹言治千乘之国之道也。敬事者,事无小大一于敬也;信者,信于己也(一作:不欺之也);节用者,为之制度也;爱人者,无往而不存其爱也;使民以时,爱人者之先务也。于是五者之中,敬事而信又其本也。盖敬与信不立,则无适而可耳。以是五者为先,王政之行,斯有序而四达矣。

    蕅益大师:五者,以敬事为主。敬事,又从敬止功夫得来。

    康有为:孔子贵卑宫而恶雕墙,尚节俭而恶奢侈,诚恶不爱人而妄使民也。

    钱穆:本章孔子论政,就在上者之心地言。……所言虽浅近,然政治不外于仁道,故惟具此仁心,乃可在上位,领导群伦。此亦通义,古今不殊。若昧忽于此,而专言法理权术,则非治道。

    《说苑》: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管子》: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无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四书读》:不曰“治”而曰“道”(导)者何?治者,法术之名;道者,仁义之用也。若千乘固是举以为例。第夫子时,上而周室不能有为,下而小国不足有为,惟大国可以自奋。然不曰“大国”而即兵车言者,盖当时大国惟利是务,其于敬信五者阙焉弗讲,夫子盖有为而言也。

    【学习参考书目】

    《周易》《礼记》《榖梁传》《荀子》《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释》《论语义疏》《癸巳论语解》《论语点睛》《论语正义》《论语注》《说苑》《管子》《韩非子》《四书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老师的治国方略——论语夜读(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kh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