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作者: 九爷_903b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21:22 被阅读0次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吴绪久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又一年的端午节临近了。端午节是与楚国密切相关的。而且又是与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相依相存的。近段时间,又参加了踏访楚文化遗址,探讨楚文化内核的活动,对我的促动很大,感触颇多,所以值此时此景,是有必要对楚文化这一话题说点看法的。

    我的基本意见是,楚文化这面大旗,枝江市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它扛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是基于这些考虑的:

    第一,宜昌市的文化定位,这些年说得多的是“巴楚文化”,虽然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命题,可说了这么多年了,似乎也成了定论。而现实是巴的东西太少,还都转衍成了土家文化。长阳,五峰两县担纲了这块。从我知道的情况看,现整理出来的土家文化,其中不少就是楚文化的因素。而真正的楚文化,在宜昌来说,应该是最厚重的文化,却鲜有人去发掘。好在秭归举起了屈原这个牌子,对宜昌的楚文化是有贡献的,但远远不够。而兴山去做昭君和汉文化了。远安去做嫘祖和丝绸文化,当阳去做三国文化了。而宜都的功夫却在杨守敬身上。遗憾的是枝江市至今未能确定自身的文化定位。而枝江市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楚文化的优势,却有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心伤,“端着金碗讨饭吃”的苦闷。枝江市必须确立好自已的文化定位,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第二,从现有史料来看,楚国的开疆,兴盛,发展,有这样两句话是说得多的,不能忽视的:一是“荜路篮缕,以启山林”,说明了楚国初创时期的艰辛,也隐含了开拓时的地理特征。楚国在秭归建都,立丹阳,这应该是没问题的,但秭归山险人稀,滩汹水急,是不便发展的。所以东迁是肯定的,这样便来到了“华实蔽野,禾稷盈畴”的平原之地,有了数百年的繁衍生息,有了辉煌。也便有了不能不说的另一句话:“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楚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就是“江,汉,沮,漳”这四大流域构架而成的。楚国就是依托着这四大水系,丰盈了自已的粮仓,也积累了自已的文明。楚文化就沉淀在这地望之中。目前,与这水系有关的,远安县是可以去做这文章的,说不定南襄城就是楚的遗迹,但远安没做;当阳市也是可以去做这文章的,况且当阳市还发掘出与楚有关的趙家湖遗址,但当阳要做的文章太多,顾不上这块也在情于理。而枝江市就不能推辞了,沮漳河数千年来,不论怎样改道,不论是从江口入长江,还是从江陵入长江,都是穿市而过,把厚重的楚文化沉淀在枝江这丰腴的地望之中,枝江拥有了别人无法分割的优势。枝江不研究楚文化,舍我其谁!过去,楚国兴在沮漳,最后败北也与沮漳有关,我倒是希望枝江市能做到:因水乡而兴,因沮漳而强!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第三,泱泱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该是留下了多少灿烂的文化和文明。这几十年来,虽然有一些机构和团体在对楚文化进行研究,但就沮漳流域的楚文化现象却涉及较少。前些年,荆州做了些工作。从大的范围讲,荆州是沮漳流域范畴,但就纪南郢都而言,还难以说明问题。而季家湖遗址的发掘和认定,则把沮漳河流域楚文化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了。2001年国家正式认定季家湖遗址为楚城故都,也即丹阳城,也是真正的郢都。也就是说楚国兴盛繁华的数百年历史中很长一段便是在这里上演的。现在是两个郢都,荆州郢都在沮漳河东南向,而季家湖郢都在沮漳河西北向,从秦将白起掘沮漳败楚军的历史事件来看,季家湖的方位应是符合史实的,决此沮漳破郢都才能向西直逼夷陵。否则,便反向了。而且这郢都不远处便是大规模的楚墓群,昭王陵寝也在其中,这是国家公布的又一重点文物保护区域,据说,地下车马阵比西安的兵马俑还要恢弘。而且这两大国家重点文物区域相互映证,枝江一一沮漳楚文化的厚重那是非同小可的。而且,从出土文物看,现在四大楚文化国宝文物“越王州句剑”、“楚季宝钟”、“秦王卑命”钟、“金釭”构件等除“越王州句剑”外,其它基本上都是在枝江发现的,并于沮漳河流域出土的。一具“秦王卑命钟”鼎即为季家湖的农民耕地耕出来的,地下该有多少宝藏,真难说得清楚。我的老家名凤台,应该是与楚国有关联的地名,距楚城遗址不到一公里。就在沮漳河边。过去是非常繁华的集镇,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消逝了。为什么叫凤台?因为楚人崇凤。丹阳城便是取丹凤朝阳之意。我曾与宜昌市原博物馆馆长,考古专家,曾参与过赵家湖和季家湖两大遗址发掘的高应勤先生作过探讨,他认为凤台应该是楚国的祭陵台,我以为是祭祀台,但不论怎样,都应该是楚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名称。还有,楚城所在地“九堰”“九梁桥”之“九”都应该与楚文化有关。如此看来,楚国留下的文化遗产真不可等闲视之。它用数百年时间铸就的辉煌,这是赠送给当今枝江市人民的无价瑰宝。枝江市应当有理由有责任有担当地把它利用好,并予弘扬!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第四,近当代以及现代一些学者在研究楚辞和屈原时,已经注意到了楚辞、屈原和沮漳河流域的关系,进一步打开了沮漳河楚文化探索之门,逐步认识了沮漳河楚文化的地位。首先是杨守敬和他的弟子熊会贞。他们从楚辞入手,结合水系研究,提出了“沧浪之水在沮漳”的观点。并且,得出“夏首”、“沮中”、“阳山阳水”这些概念都与沮漳河有着密切关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得出楚辞不少篇章就应该是写于沮漳流域的。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沮漳河流域的楚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杨守敬的族孙,近代郦学者杨世灿先生,在研究《水经注疏》时,从沮漳水系引伸到楚辞及屈原。他提出,屈原出生于秭归县乐平里应是不假的。但屈原很小时便来到季家湖郢都,陪太子楚怀王读书。屈原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沮漳河流域度过的,他的作品都带有浓烈的沮漳河色彩。并且杨世灿先生还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屈原的楚辞25篇就写于沮中郢都,即现在的季家湖楚城。其《天问》是写于枝江市问安镇。并且,他还提出了如下看法:

    屈原第一次提出中国的“国家”: 概念,主张豪杰执政(《大招》“豪杰执政”“国家为只”)。第一次绘出“国家”东起扶桑、西至昆仑、北起流沙、南抵南海的华夏大舆地图。第一次编写出夏商周历史人物年表(16位明君、5位昏君)。第一次立法“墨绳”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中国人“民生、民艰、民乐”的“三民”核心价值观。第一次总结并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忠告!最早提出“天地人”三合的自然哲学观“阴阳三合”。

    杨世灿先生的这些观点无疑是给沮漳河楚文化的研究开了一扇门。虽然很多问题还得作深入研究,探讨,论证,得出更让人信服的结论。但毕竟已有了好的开头,大幕拉开了,好戏自然在后头。说不定,还是连台好戏。我们怎能不期盼!自然,对于屈原留给我们的这份瑰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没有理由不重视。换句话说,应千个重视,万份珍惜。可想见,枝江市若能把楚文化这面旗帜扛起来,把屈原精神品牌树起来,又怎能不会对枝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枝江市必将在长江经济带,甚至在全国树立起自已更好的社会地位和新的形象。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面对着沮漳楚文化这么重大课题,枝江市应该怎么做?的确是值得认真研究认真对待的,应该是大动脑筋,大展手笔。这些,虽然我们一时也难以说清的。但作为“沮漳游子”又不得不说点看法。前些日子,在一次有关沮漳楚文化的座谈会上我曾给出了“三提”的建议,在这里,我想重新给予些说明:

    一“提”,即要提高认识。是怎样来认识和对待沮漳河楚文化问题。也就是说首先枝江市有关方面要统一认识,楚文化是枝江市的基础文化和主导文化,不是可有可无之事,而是必须紧紧攥在手上,狠抓到底之事,如果上下不统一认识,仅仅把它作为文化部门之事,少数学者之事,个别团体之事,那是不可能抓紧抓好抓到底的,更别谈抓出成效了。而且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予提高。上升到社会经济的高层面来。抓好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舍得用力去抓,才能推上高度,才能展现成果。

    二“提”,即提振信心。现在,都在讲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文化自觉。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楚文化就是枝江的主体文化,大家应该有这个自信,从而以增强开发、传承、弘扬的信心。春节前在问安镇曾参加了一个乡情会,在会上我赠送了他们一副对联:农耕有史读关庙;楚韵多情品问安。那虽然是对问安说的,实则也是对枝江市说的。关庙山文化是史前的农耕文明的遗存。是古老粮仓的代表。至少说明这里土地肥沃,水丰粮茂,适宜人类生存。这一文化也奠定了楚文化的基础。楚国能在这里建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楚国能够发展兴盛,以至具备了统一华夏的实力,也是依托了这一点。他们创建了文明,给我们留下了瑰宝,自然,我们就得有信心去把这一文化开发好,整理好,传承好,弘扬好,让它开出更灿烂的文明之花来!不然,我们将有愧于楚之先贤的,也会有负于时代。

    三“提”,即提升规格。我原来的意思是关于枝江楚文化的研究部门或者说是统筹机构,要上升一个档次,最好是如昭君文化促进会或三峡旅游文化研究会一样。现在看来说这个话还为时过早了点。但是这项工作必须往前推进,宜早不宜迟。枝江市的四大家的班子中最好有一位懂市情,爱文化,有热情,又有激情的领导人来领衔担纲,像长阳抓武落钟离山一样,抓出了土家人的发祥地,把三百里清江抓成了五A级景区“清江画廊”;像远安抓嫘祖文化一样,把嫘祖文化抓成了非遗项目,抓成了年年岁岁的丝绸文化节。人家能办到,相信枝江也一定能办到!自古便道“唯楚有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枝江,相信这些厚重楚文化滋润的子民。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沮漳楚文化,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枝江市要做好它,也决非易事的,有着史料,文物,人才,队伍,资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认定了,就必须得往前走,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要有抓铁留痕的毅力,还要有拨云见日的智慧,不然,难有成果。当然,也不能急功趋利,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最近,已有消息,国家准备投巨资建设楚王陵寝公园,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这也为枝江市的楚文化建设敲动了催征鼓。这是天赐的契机,机不可失。枝江市应该借梯上楼,顺势掀起一个“关心楚文化,认识楚文化,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热潮。让以屈原为代表的风范和精神成为枝江的文脉和城市之魂!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的,现在应该着手做好一些基础工作了。当前,我认为应该组织力量先整理绘制出三条路线图来:

    第一条路线图:八百年楚史历程路线图,谁人主政,何地建都,在位多久,迁徏变化如何,丹阳城名几经迁移等,从而弄清楚季家湖楚城经历了几代楚王,有何建树,避免人云亦云,以保证口径一致。

    第二条路线图:屈原的姓氏变化及履历路线图。弄清楚屈原最早祖上的姓氏是怎么演变到“屈”姓的。熊姓,季姓,芈姓与屈姓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并弄清楚屈原是什么时间从秭归乐平里到沮中郢都,又是什么时间到了湖南汩罗。在郢中期间,完成了哪些楚辞写作,渐渐梳理出作品与时间关系,让人对楚文化有更加明确的概念。

    第三条路线图:即希望把楚辞中涉及到的地名与后来的学者包括杨守敬等考证《水经注》时所涉及的相关地名与实际地名作一些比较说明,之如:沮中,夏首,阳山,阳水等等,一一对照说明,做出一个清晰的比对线路出来,做好地理坐标,让人一看则明白,古今地名虽有变化,但方位没变,地标没变,是可信的。

    做好这些路线图是有利于以后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也有利于开展下一步工作的。

    同时,我认为现在与楚文化息息相关的几件事也应该一并考虑,逐个落实:

    一是位于百里洲的巫回台及高山之地,有学者提出是楚怀王的葬地,可组织论证,予以确定下来,并加以保护和利用。

    二是凤台古镇,有人说这镇隶属“皇城根”,应该引起重视。过去是沮漳河边非常繁华的水运码头。镇上曾建有一庙,规模尚可,据说乾隆曾经到访过。解放后改为学校,我的堂兄和表兄都在庙里读过书。后拆除其材料另外去修了学校。现在整个凤台消逝了,是遗憾的。今后建设楚王陵寝公园时应该一并考虑恢复凤台古镇,重建古庙,让楚文化有根而生辉。这是还原历史的功德之事,宜当施行。类似这样的地名应作普查,有则给予必要的保护。

    三是枝江黄梅剧团,有朋友说可否改为枝江楚剧团,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可以马上实施的。类似的都可以考虑更名,形成一个大“楚”的氛围。

    四是枝江吹打乐,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吹打乐,从我记事起,老家凤台,就有这样一套班子,而且家什非常讲究,鼓架都是精雕细琢的,龙凤环绕,服饰也很讲究,完全是楚风楚韵的味道,是不是就是楚乐的遗承?这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这样去看待。有了楚文化的底蕴,这吹打乐一定会更风光。

    五是一些文化项目都应该往“楚风”上靠,有意识去作些引导。前不久,我们帮同心花海策划了“楚辞植物园”,我还为这园撰了一副楹联:“沐楚风,会心辞韵;知卉草,钟意自然“,效果是好的,可以说“一箭三雕”,既让大家了解了草木常识,又学得了楚辞知识,还宣传了枝江的楚文化。这样的事,不花多少钱,是可以组织多做的。

    六是芈月的问题,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芈月应该是季家湖楚城一带的大家闺秀,贵族女儿。几年前,问安镇就在做芈月的文章,组织了几次寻找芈月的活动,这是对的,这文章还要大做,而且还要大张旗鼓地做,要发动同心花海,殿春园林这样的企业去做,做出新篇章,做出影响,像远安做嫘祖文化一样,做出品牌。

    总之,楚文化这面旗帜,枝江市应该力扛了!现在也是时机到了!这“福佑千秋,福荫万代”的功德无量之事,时不我待呀!我们真诚地希望在楚文化这面大旗帜的指引下,“锦绣枝江“将是更美的“绣锦”!那是楚绣的辉煌!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另外,5月19日,是旅游日,随朋友们去踏访了季家湖楚城遗址,回转后写了两首小诗,也贴在这里吧:

    踏访大楚故城得句

    (一)

    断壁沉沉四望斜,

    难知脚踩楚王家。

    当年宫女舞何处,

    舞断辉煌舞断纱。

    (二)

    五月麦黄尚未收,

    垣残旷野仍风流。

    沮漳溅起复兴浪,

    楚史千年待重修。

    (重:此处读仄声)

    这也是我关于沮漳楚文化的一点感悟,一并供大家批评了。

    写于2019年6月1日/已亥端午节前夕/宜昌半岭居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楚文化,枝江应力扛这面大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np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