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心理专题推荐集心理
​仪式感,难道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

​仪式感,难道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

作者: 我是夏小糖 | 来源:发表于2017-06-29 21:40 被阅读279次

人总得有点称得上仪式的东西,让自己打心眼里相信。当旁观者甚至比你更相信的时候,仪式于是宣告落成,你从此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寻找神。——夏小糖的心理驿站

毕业季将至,各种仪式开始轮番上演:毕业典礼、名人演讲、学士服户外写真、小视频蜡烛求婚,这边毕业告白,那边分手快乐,热闹程度不亚于一场大型庙会。这一切被称为仪式的东西,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已沦为博人眼球的噱头?

是的

但是,你可能还真就离不开这些噱头。

仪式,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典礼的秩序形式,例如升旗仪式。人类在几万年前发明了仪式,最初用于和超自然界的神灵进行交流,以达成某种想象中的协议(我给你贡品,你保我丰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仪式也延续至今,并经历了各种转变、演变、裂变、聚变… …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以木棍代表魔鬼,要求农民用石头把立在角落的木棍击倒,一旦击中就表示魔鬼遭到了驱除。这项仪式后来走向民间,成了风靡全球的活动,这项活动叫保龄球。

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你我的生活中充斥着仪式:婚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周年庆典、开学仪式、国庆阅兵… …我们根本就是在仪式和仪式的间隙中生活嘛。

再扩展一下,生日、情侣约会、饭前拍照,甚至每天下班必刷两盘王者农药,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仪式,只不过后者更加灵活和个人化。还有人专门给这种“碎片化”仪式取了名字——仪式感

仪式感无非就是通过遵循一定的规则来宣泄内心情感的活动。这种规则通常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些仪式除了博人眼球还有其他作用吗?还真有,它们

最重要的作用恐怕就是——“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如果把我们的小日子比作一碗光洁的白米饭,那仪式感就是香辣爽口的老干妈。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就像一口接一口的老干妈拌饭,让你的味蕾在幸福中砰砰炸响。

仪式是契机,迎接全新的开始

它如同庄严的宣誓,让我们得以身披神圣感,顺畅滑入新生活的轨道。就像十字军东征时,士兵必须经过国王的授剑仪式,才算正式成为一名骑士。

每年秋季的入学仪式,一脸懵懂的学生穿戴整齐地站在陌生的校园,似乎要做些大事了呢,心里这样想着。我还记得第一天上学的自己,内心满满拯救世界的使命感。去年和同学重逢,还说起这事,“哇塞你那天穿的好隆重,小时候我一直以为你穿的是婚纱。”哈哈,自己细想觉得有趣,大概从那天开始,便一心一意嫁给了学堂吧。

面临丧失,仪式负责安放你的悲伤

人们需要在生活发生重大转变时聚在一起,提醒自己重要的一直都在。这个转变也许是学业完结,也许是离家远行,它们其实都代表一种丧失。失去的是安全的舒适区,迎来的是艰难的未可知。

最痛的丧失莫过于重要之人的离世。葬礼大概是最复杂的仪式之一,一个为活人而办的仪式。它把所有人聚在一起,给你机会缅怀和宣泄,也让你忙得无暇悲伤,最后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日子还得继续过。得到的仪式一个人也可以,丧失却需要很多人聚在一起,给你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仪式是决心,宣告与过去的决裂

老友记中有一集,瑞秋、莫妮卡和菲比聚在一起,把有关前任的一切东西都放火烧掉,说这样才能彻底和过去告别,迎来新的开始。很多人失恋时,心心念念要和对方再见一面,见了一面再一面,其实并没什么话可说,只是不甘心罢了。

归根结底,他们需要的是一场仪式,不用大费周章,不用特意为之,甚至不用对方出现,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来接受已发生的一切。否则,你的心将永远像被风浪打翻的小船,浮沉不定,无力容纳其他。

仪式是驿站,提醒你为美好驻足

生活中更加琐碎和日常的这些仪式,提醒着一直赶路的我们放慢脚步,回望初心。心理学家还认为,从日常的忙碌中停下来,尽情感受此刻,不仅让你更快乐,还会提升你日后对抗挫折的免疫力和恢复力。

无论哪一种仪式,都会唤醒你内心对生活的尊重。而只有当你尊重生活,生活才会尊重你

既然仪式妙处多多,又何必被动等待?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营造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1、 留意生活中值得庆祝的时刻

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值得庆祝?事实是,总有值得庆祝的东西。睁大眼睛,看看平时被你忽略的事情,可能是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演讲,可能是宝宝刚学会了翻身,可能是盛夏突降的一场大雨,可能是阳台无人照料的植物突然开了花。一旦开始留意,你会发现它们一直都在

2、 跳出日常,做好准备

即便发现了这样的时刻,如果让它溜走,很快你就会忘记它的存在。停下手头正做的事情,跳出日常的习惯,专注于此刻,感受喜悦从心头流过。记住,你要将这一时刻区别对待

3、 尽情庆祝,形式不限

现在你可以庆祝了,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唱一首歌,跳一支舞,跟朋友举杯或击掌。哪怕只是今晚吃些不一样的食物。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仪式感爆棚的日本人,他们平日吃的和菓子(一种甜点)都要与四季呼应:春季要令人联想到樱花盛开,夏天要令人感觉凉快,秋季让人眼前浮出枫红,冬天便是雪景。

我们并不需要做到这个地步,毕竟形式不是关键,心情才是。将你的心情借由特别的仪式表达出来,那么这一时刻便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生活没有其他,不过是一个时刻接着一个时刻。过去虚幻、未来缥缈,唯有当下的切身感受,才是我们确切的所有。我们借由仪式来标记一个个时刻,试图勾勒出自己在时间长河中的存在。

仪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是仪式的一部分。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原创文章,请勿擅自转载,如有需要请简信联系获得授权。


我是茶夏。

帝都小白领,业余时间的心理学专栏作者。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追寻金黄色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仪式感,难道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

    人总得有点称得上仪式的东西,让自己打心眼里相信。当旁观者甚至比你更相信的时候,仪式于是宣告落成,你从此在自己创造的...

  • 阅读量过万的文章原来都有这些共同之处!

    博人眼球的标题!!! 博人眼球的标题!!! 博人眼球的标题!!!

  • 【9】仪式感是为了“博眼球”吗?

    2019.1.23 还有一周,我就要过生日了~原来,会期待、会兴奋、会开心,如今,这些有趣的情绪,却没有了。我觉得...

  • 博人眼球

    抓住时代趋势而为,可以博人眼球,但最重要的是,守住内心,做正确的事,不管旅途艰辛。

  • 《造谣者》

    造谣者道听途说, 有意识的扭曲真实, 制造虚假的话题噱头, 博人眼球, 使旁人混淆不清。 造谣者无事生非, 无底线...

  • 分析一个博眼球的噱头新闻

    前些时候,看到网上有报道说,欧洲有个牙医,他去孤儿院领养女孩,带回家后,对那些女孩施行虐待,制作成活体娃娃,然后在...

  • 博人眼球的话

    今天我又乱讲话了,出口的前一秒,脑子里还在想这样的话不要讲出来,不好,显得随意,敷衍,做产品自然是要至善至美啊。但...

  • 2018-11-29

    刚才写日记,写着写着睡着了,生活,不需要太多噱头,太多仪式感 简单,直接,自然

  • 就当是,心里下了场大暴雨

    一、仪式多么重要 向全世界宣告这个消息 连分开都想做得那么有仪式感 并不是想博同情与可怜 只是用仪式 来宣告:不是...

  • 分手的仪式感

    今天傍晚,微博热搜榜上的一条信息成功抓住了我的眼球——分手要不要有仪式感。 点进去看了之后,发现是某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仪式感,难道不是博人眼球的噱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pv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