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湖北人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历来不受国人待见。
周密《齐东野语》中说: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为灾咎。故闻之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湖北人:南方与北方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俗谚。
林语堂在评价中国人民中对湖北居民的用词是最低贬的,不知道他何以体会如此至深,形容如此极端。
本质上讲,湖北地处中国之中,是交通交汇处,各地多元文化也在这里交融,所以湖北人身上几乎体现有中国人所有的优点和不足;地理位置东接吴越、西据巴蜀、北望豫陕、南靠湘桂,相邻相近影响较多,湖北人也因此没能形成较为独立的鲜明个性;地貌特征是一边平原一边山峦,长江从中贯穿,所以湖北人性格形成有南北因素影响,也有山地平原的环境区别,性格表现既有粗矿泼辣也有细腻温恭,表现有保守又有激进。也是因为这样,湖北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人物,惟楚有才也在湖北充分体现。
有一个说法,“湖北九头鸟”之称谓是张居正所得来而冠名在湖北人头上。张居正乃湖北江陵(现荆州)人,明朝第一权臣,其手段高明之奸诈,丰业至伟之功罪,期间及后来世人评说纷侥,“九头鸟”称谓依我看来也有褒贬两义。
其实在湖北人认知里面,“九头鸟”称谓不是一种贬辱,而是要从对方说出的口气中判断是否带轻蔑之意。中国第一高铁站—武汉站的建筑造型设计就有“九头鸟”文化元素,湖北还有以“九头鸟”冠名的商标。可能《齐东野说》的九头鸟没有那么普及大众,或者也有湖北人性格的豁达而对此置之不理。
二 武汉人
湖北人不受国人待见,更甚武汉人也不受湖北人待见。
走过武汉市周边的其他湖北省城市,经常会听他们说武汉人的不是,甚至带辱骂的口气。同一个大省行政区域,同是湖北人,为什么会对省会城市武汉人如此嗤之以鼻呢?
“大上海,大武汉。”这是民国初期出现的说法,武汉人潜意识一直以此为荣。从清末张之洞在武汉力推新学教育及着力打造工业重镇起,直至全国改革开放前,武汉的教育及工业都是全国居前列的,武汉人的确应该引以自豪。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自豪感,就跟当年的“上海人”称谓一样,“武汉人”称谓也是给人感觉挺“牛”的,武汉人高傲的眼神影响了与周边的人对视目光,可能这是湖北人对武汉人由怨生恨的由来。
“大武汉”现在还是武汉人心里的情结。的确很多应该发扬光大,能让一个城市所有的人都找到荣耀的归属感。但有时候也得给那些虚荣桀傲的人泼泼冷水,消除他们那些顽劣脾性,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
来武汉六年了,各种各样的场合接触,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逐步也看懂了些“武汉人”。
武汉话其实最能体现武汉人的性格,平仄高旷间的转换特有固定修饰调子,交谈中应让虚恭外的语气自我性格凸现。有时在大部分人沉寂的车厢里,三两“武汉人”触某感而开聊,不是连续的窃窃私语,而是你一番我一番的坐而论道,在阔谈间总有人礼貌的肯定嘘应,承接有序各抒己见,言语吐发时有故作高调,要把他认为的高论传递到整个车厢。当高声惊讶到你而寻声望去时,高论者还自得有了知音,与你对视,声音更有提高。
每次坐高铁回武汉,车离到武汉站半小时时车厢内就开始骚动,武汉话弥漫整个车厢。一次坐我边上的乘客就在那时开始与家里老婆小孩QQ通话,不是三言两语报个平安,是一直在聊扯,语音高亮,旁若无人。我很是无奈,面无表情着看着他,他更是亢奋,站了起来,眉飞色舞,目光与我对视,还是声情并茂的武汉话大侃。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可以见多不怪的,但是为了警示他们的错误行为影响他人,我还是回报一个厌烦的眼光。
在当今的时代大潮中,武汉人原有的“大武汉”那点情怀不堪一击就几乎粉碎,但是都对“大武汉”复兴寄予厚望,并信心满怀。武汉现在迎头赶上,武汉在跨越式大发展,但“武汉人”确实一下子难以大的改变。武汉的大街小道同样的熙熙攘攘,有个例子,武汉人过马路时的野蛮和马路口堵车时的疯狂逼插是很鲜明的,其他大城市少见。我听到有说“武汉人”是“螃蟹”横着走路,对比那些行为,感觉这个比喻蛮贴切。有时在马路口堵车,当你按着顺序等着一个接一个慢慢挪动时,后面就有不耐烦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从马路伢边上逼插过来,挤到前面强行变道挡着,按顺序的反而不能走了,看着横插过来的一个个在你面前扬长而去。
武汉城市范围广阔,兼以江河湖泊居多,历来交通就是困难。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如火如荼时,武汉还在懵懂之中,没有大的作为,交通状况改变都是因为地处“九省通衢”中心位置,为他人谋路,没有太多自身城市建设。现在开始赶追,但是民众已经在城市营运中先富起来,车流快速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没及时跟上,加上城市的发展吸引人流大量涌入,本来交通状况就不好的城市,逐渐拥挤堵塞越来越严重。一直疲惫奔走于三镇的武汉人本来的狂躁更显焦急。
曾和一位“武汉人”驾车于南方某个沿海中小城市的闹市区里行走,在马路口等待红灯转绿通行的时间要120秒,“武汉人”就显急躁了,很不耐烦,发出不可理喻的感叹。我就对他说,你焦急啥嘛,我们也不是要匆忙赶路!这个城市就是穿行而过也是半小时的事情,你没看他们有哪个焦急的!
我在想,的确有可能是城市因素造成了“武汉人”性格的狂躁。
三 共做武汉人
武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更是立足基础取得更大发展,老武汉人几乎都是国家工人及干部或政府公务职员和干部,同时作为省府,确实有过多的年代优越感。“武汉人”是在共和国集体主义社会大环境薰陶成长起来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后改革浪潮风卷武汉的今天,老旧体制的“低、老、坏”传统影响对“武汉人”仍是根深蒂固,国有企业体制沉疴难改,创新乏力,多是形而上学,没能脱胎换骨。“武汉人”有句口头禅“莫慌”,我奇怪他们生活作风上的狂躁,却在工作作风上的消极不主动作为。
中国有个很奇怪现象,越往北走官僚作风越强烈。孙中山民主革命浪潮并没有真正影响到长江以北,新中国定都北京也给北方封建残留重树虚荣。所以即使改革浪潮席卷全国,但是改革理念创新及实在效果在祖国南北也截然不同。武汉处东西南北之中,思想兼容四方却也尤显独立封闭,地方性官僚作风遗毒同样根深,但在近来改革大潮下,官场改革意识形态上也有了很多大胆作为,不乏推陈出新。上层虽高屋建瓴,下面执行如果不去官僚,效果还是大打折扣。
好在武汉现在还是展示出发展势头强劲,一遍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也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流的汇入。真正要复兴“大武汉”,城市营运就是吸引人,留住人,因此武汉的发展同样关系到“武汉人”能否以包容心去接纳外来人的加入。
包容接纳新的新的思想才能逐步认识自身,兼容天下共建新的家园才能克去老时期“武汉人”之陋习,重树新时期“大武汉人”。
我也是在这大潮下加入了武汉,作为一个外来客在武汉定居下来,也成为了一名武汉人了。可是因为“武汉人”这个称谓缘故,确实在心里头有很大情结。新时期的“大武汉”必须从根本上消除狭隘封闭,以更开放的心态,包容兼顾,接纳四方汇入,相敬相融,同城共建,纳益克陋,树立全新的武汉人精神风貌,让世人重新认识并改变对武汉人的偏见。
大武汉还会越来越大,同一屋檐下,我们共做武汉人,共同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武汉人!
网友评论
武汉每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