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 浅九曲 | 来源:发表于2022-11-16 06:53 被阅读0次

余华先生的《活着》,是一本底层苦难文学,人生哲学之作。

未阅读之前,我以为这会是一部枯燥乏味的文学作品。

开始阅读序言“我与现实紧张的关系”、“死的环境”、“真实的现实”这些话让我一头雾水,看不懂,绕不出。

几年前,我起过一次看《活着》的念头,但因为看不懂序言,就放弃了。

数月前,我从新鼓起勇气翻开这本书。看不懂的序言,让我意兴阑珊,但内心还是坚持阅读,不知不觉间竟已经进入正文,当我反应过来时,已经被内容深深吸引。

我的第一感觉,文章没有十分华丽的语言,每一句心理描写、比喻形容都非常贴切,符合底层苦难生活的特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阅读文字时,能瞬间在脑子里铺出强烈的画面感。

文章摘句

这与我想象的枯燥文学书籍,全然不同。

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

这是文章里作者说的话,“他”指书里的主角——福贵。这句话,也正是我看完福贵对于自己四十年前的“大落”人生阶段的第一感觉。那些事,那个姿态、表情、话语不需要像别的小说大作那样,用富丽堂皇的语言来打造,不需要多么深奥又富有哲学的话语来说明心理变化,就是非常平淡的、平常都语言,却每一句都深入人心。

看完原著,意犹未尽,我又去看了一遍影视版。看完,觉得比原著给人的冲击力差很多。

电影里没有四十年后的福贵和他的牛。原著里,福贵落魄后,成了农民,住茅屋。

影视里虽然是贫民,但住的房子,街道,都让人感觉不到那种落差感。

福贵爹死时旁边的粪缸,家珍带着有庆回来时穿的水红色旗袍……

老全这一形象,在原著里是因为逃跑,逃腻了,放弃了,符合主题为了活着而活着。影片里老全是为了寻找他的兄弟,他有了一个精神支柱,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原著中福贵因为在打仗期间经历的事儿,更加深刻到领悟“活着”最重要。

福贵:有一次我跑着跑着,身边一个人突然摔倒,我还以为他是饿昏了,扭头一看他半个脑袋没了。

那些伤兵,被随意的重重地扔在地上,一堆一堆,连成片。没有人管他们的死活,他们痛苦地嗷叫、嘶鸣,直到被冻死,尸体覆盖上厚厚的冰雪。

在社会给予人的重重压力之下,很多人总是说着不想活了。可当你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刻,你才会知道,活着有多么重要,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儿,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翻盘的机会!

大难不死,不一定有后福,但一定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日子。

从战场回来,等于从死人堆里捡了一条命回来,就像上天吝啬地多给一些岁月。

当福贵一路向南,回到记忆里的那个家。他以为一切都还在,却是又不是,乖巧伶俐的凤霞哑了,母亲也去世了。

原著里富贵落魄后,是彻彻底底的底层农民。而影视版,福贵有一技之长,在部队里,也凭着一技之长混得还可以。

结局原著里,只要福贵老人和他的老牛福贵。

影视版,外孙还在,算是圆满,但没有原著那样让人深刻地体会,什么是苦难。


在看完第一遍《活着》原著作品和影视版以后,我个人还是不能够深刻的去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所以,决心要看第二遍,但这第二遍一拖就拖了数月。

当我再次打开书本,我竟能看懂一些序言了。小说里的现实,作者和现实的关系,虽不能全部看懂,但已经觉得不易。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这几段序言,我很喜欢,也很震撼!

当我看到福贵的人生第一大段落之后,作者这样说其他与福贵类同的老人:

“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的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从这些话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我没有经历几十年,但我对自己的往昔,确实只记得零星半点,我不喜欢回忆过去,甚至选择主动忘记。


福贵的一生,从高光时刻到平凡,平淡得起起落落。

年轻时放浪形骸,吃喝嫖赌一样没落下,并且每一样都可以说是熟烂到无以复加。

可有一天他突然破产了,随之而来的是家破人亡。

祖宅抵了债,爹死了。换了个小茅屋住,媳妇儿怀着自己的二胎被老丈人接了回去。自己家的长工,被连累得流落街头,四处乞讨。

他开始接受平凡,适应贫苦,下地干活,穿粗布麻衣。

苦日子过一段时间,媳妇儿带着半岁大的儿子回来了,一家人整整齐齐。

但是老母亲这时候病了,他得去城里找医生,可这一去就是两年。

被抓去当壮丁,一路跟着部队走。在部队里认识了老全和春生,算是相依为命之交情。最后老全死了,春生不知下落,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当他再次回到家乡,女儿聋哑了,母亲去世了。但还好,还有媳妇儿,儿女双“全”。

一家子再次凑齐,辛苦也快乐地生活。为了让儿子读书,他动了想要将女儿送人的念头,但最终还是不舍。

后来,媳妇儿病倒,本以为媳妇儿会先走,却没想到先送走了儿子。阴差阳错,儿子的命竟是间接赔在昔日战友春生的手里,一时报仇也不知道劲儿往哪里使了。

本以为儿子一走,媳妇儿撑不了多久,可她的身体却又奇迹般慢慢恢复。

女儿大了,想方为她设法寻一门亲事。好事结成,一家四口亲亲热热,日子又热闹起来了。不久女儿怀孕了,福贵就要有外孙了。

日盼夜盼,盼到女儿临盆,殚精竭虑守着产妇,一波三折得了外孙,却失去了女儿。

失去女儿后仅三个月,媳妇儿也离他而去。原本整整齐齐一家子,现在只剩他了。但没关系,他还有女婿,还要外孙。

外孙捣蛋,也聪明,生活又看见了希望。可在外孙四岁那年,女婿没了。剩下他和小外孙一起生活,尽管如此,生活还是有盼头的,小生命就是新希望。

福贵的爹说过:他们家祖上从前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就变成了牛,就是那样发起来的。

他想自己现在养了鸡,又有外孙。等凑够了钱,就去给外孙买头牛,外孙可以骑在牛背上……

可外孙在七岁那年,吃自己煮的豆子,给噎死了。

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牛,给那头牛取名叫福贵。

这样一本苦难文学,却又不悲情。很多地方,明明让人很心痛,喘不过气,却又叫人哭不出声,有什么东西死死焊住胸口。

总之,看完第二遍之后,我还是觉得,以自己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悟性,依然不能够很彻底地去理解这部作品。还有很多,是我没能体会到的。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活着活着活着

    人一出生起往下走,走啊走啊尽头都是坟墓,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太多无常,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年纪不大就没了的还是叫人...

  • 为了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名为活着,内容则为死亡。 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活着...

  • 活着?活着!

    昨天被微博管理新则冲击的失望。同性恋不是病,不是色情,不是违法,不是变态,不是非正常。这些简单基础的理念到底在这里...

  • 活着?活着!

    刚刚刷知乎,看到有个问题。 问的是你看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 一路浏览下来,有搞笑的,有睿智的,有超正三观企业...

  • 活着!活着?

    经过上一次的自杀未遂,我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努力的撑着,努力的活着。 我妈她是经历...

  • 活着!活着?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的,而我,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生活活在得与失,我们都是在得到中获得满足,在失去中获得成长。...

  • 活着!活着?

    拖着汗水走过了不该属于哪个年龄的日子,心中不免感伤那时心灵的强大。智者总是会吧儿时的记忆描写的悲欢交错,使那段...

  • 活着,活着

    最近读了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才明白,他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yy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