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盛(一)——月照远人行

作者: 人生哲理灌汤豆 | 来源:发表于2016-09-17 15:17 被阅读0次

对于诗人来说,月亮即是寄托情思的归属,也是抒发情感的对象,当然更多的,是象征着一分美好的愿望。在他们心中,它总是那个无可替代的存在。

 对于李白来说,就更是如此。

 他依稀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并不认识月亮时,唤它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远远地飞在夜空青云之上。儿时的自己,就这样在每个傍晚想象着月中的仙人与桂树,无忧无虑的想象着那一份静谧中的美好。

 青年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故乡的水不远万里将他送出蜀地,却无法继续陪伴他的羁旅生涯。

 从这以后,就是孤身一人了。

 那也罢,李白一向以侠客自居,也有着一身好剑术。他也一直向往着“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飘逸,向往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潇洒。一柄长剑,天地为家的生活,倒也不赖。

 于是他四处求仙问道,又在所到之处游览古迹,欣赏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所到之处用文字留下他的痕迹。他又仗义疏财,在金陵与酒馆的子弟们开怀痛饮;在江陵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同时,他不愿将年华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游历的同时又四处奔走,希望得到当地名流的赏识。

 不久,李白又出发了。在去往三峡的路上,看着江天一色中,那轮不染纤尘的明月就这么静静地伫立在那儿,注视着,幻想着,直到看不见那皎洁的银辉,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渝州。

 那时的他,年少气盛,踌躇满志。

 可慢慢的,他发现事情并不能如自己所愿。岁月一天天的逝去,投出的信笺一封封的石沉大海,而手中举起的酒樽却从未停歇;拜访过的名山一座座地被抛在身后,却从未找到半点仙人的踪迹,曾经一度认为能实现的梦想,恍然间变的遥不可及。

 终于,李白将自己的钱财耗费殆尽,同时耗费殆尽的,还有他那颗年轻的心。

 或许他实在太累了,不久他便大病了一场。昔日身旁的酒肉朋友听闻他的落魄,纷纷趋而避之。冷清的夜里,陪伴着自己的,仍是那弯明月。

  只是一切都变了,如今再望见它时,内心却只有悲伤和寂寥。人不曾如少时意,月不曾似往昔圆。可月亮终究会由缺转圆,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有这一天吗?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并没有放弃。

 终于自己的名字开始在名流之间被有所提及,终于自己的诗歌开始在市井中广为流传,终于他得以有了见到唐明皇的机会,得以快意地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多少年后,当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名满长安之时,在夜深无人的院落,静静地看着月亮的清辉洒在眼前的酒樽里,一如昔时的轻柔梦幻。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他举杯相邀这位多年来陪伴自己的老友,许下了这份真挚的诺言。

相关文章

  • 唐之盛(一)——月照远人行

    对于诗人来说,月亮即是寄托情思的归属,也是抒发情感的对象,当然更多的,是象征着一分美好的愿望。在他们心中,它总是那...

  • 丽人行

    丽人行 唐 ·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

  • 唐诗三百首(308)

    丽人行 唐 -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

  • 【杂曲歌辞】|丽人行

    丽人行 唐·杜甫 【原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

  • 《偶感》

    影乱风弥涌,云清月亦明。 晚舟千里远,偏照一人行。

  • 第372天(2018.03.14)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

  • 【唐诗成语35】杜甫之“炙手可热”:杨花飞满天,美人在水边

    【成语】炙手可热 【释义】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

  • 五绝‖野炊

    五绝 ‖ 野炊 文/唐风 活动全家乐, 春风绿谷生。 拾柴烧烤盛, 红火照亲情。

  • “盛”唐

    “李白!今日到我府上喝两杯!” “备上好酒好肉!我这就去了!” 我看着脚下的河水默然流淌 ,从汪伦家乘船回家的路上...

  • 【五言】夏夜

    浅荷染风靑, 轻风曳人行。 荥人叹濪月, 月啨照蝉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之盛(一)——月照远人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f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