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是研修第二个月,这个周是老师面对面授课第三个周,研修开始是飘着的,我以为自己飘累了就能着陆,谁知到现在,还是低空盘旋状态。
研修日记,开始真没当回事儿,寻思反正以前没事儿也爱瞎划拉,权当有贮备,临时写不出就扒拉以前的凑呗。
起初没什么不良反应,现在越凑越心虚:如果严格按照作业要求,我有能力完成吗?我为什么就不能聚焦眼下,实实在在地“日记”呢?我在逃避什么吗?
好吧,来分析一下原因。
因为最初就有偷懒预设,所以注意力没法感受眼前,感受性自动屏蔽,潜意识已经接受每天能拼凑出一篇作文就行,状态就像那谁说的,人要堕落起来,坐电梯都只按下行箭头。
因为把“阳光积极正能量”这个条件过度放大,它能量场太强,感觉自己好像要来点儿鸡血才行,每天来点儿鸡血,我怕心累,也可能是我太缺阳光积极正能量,对自己缺的东西本能回避,所以出现躲闪动作。
因为“结合专业知识”这个条件,虽然日常生活心理学无处不在,但自己感性感受是一回事儿,套用理论知识解析是另一回事儿,再说也得有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行。
老师一直强调心理咨询,就是把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解构复活,由高冷云端链接到地气儿模式,还原到生活具象的过程。那也得在复活之前,脑子里有货才行,何况复活具象也是技术活儿。

而我呢,完全就是空空空如也的状态,每天几本专业书轮流扒拉,感觉脑回路都能点亮一个五瓦灯泡了。
偶尔生拉硬套一回理论,自己都脸红,老想弋斜自己一眼。仔细想想,我的问题,是在理论知识和具体生活之间,缺少一个有意注意、下意识联系的桥梁。
参加研修初衷,就是想炼自己一回,真是不炼不知道,一炼吓自己一跳,我都不知道自己思维僵硬固化到这种程度,满脑袋豆腐渣。
自己的“无尽藏”在哪儿,我还没有挖掘到,觉得自己现在一副沿门托钵的乞丐样儿,真是放眼望去,所见全是自己,要跳脱出自身原来这么难。老师引用过尼采一句话: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不知道训练到什么程度,我才能突破自己的围墙。
熟才能生巧,先慢慢熟悉吧,能力就这么多,我首先得接受自己这一点,不能长着155,非要端起180码衣服,硬生生充大个儿。急也没用,明天,先从“日记”开始,尽量阳积正角度切入感受,至于专业知识,能联系上的多翻翻书,实在无从联系,就先那样儿吧。

今天立冬,立冬要吃饺子,下班路上,一边蹬车轮一边排列组合家里的菜包啥馅儿的好,然后就想起老师的早文章,由他怕静电打手冬天不敢开门把手,引出如何用行为主义理论解释神经症性行为。
今天刚刚捋完基础知识,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却已经模糊成团,面目可疑,赶紧翻书,钻牛角尖儿的劲儿又上来了,经典条件反射是说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加一个条件信号,反射建立后,由信号刺激就能引发出反射结果。
老师被静电打手,产生害怕门把手的恐惧,以至于看见门把手就不敢开门,那么,在老师这个条件反射中,门把手是条件信号,恐惧是反射结果吗?
再说说操作性条件反射,老师说为避开静电,他会用脚、用肘、用袖子包住手开门,哈哈~要是老师在夏天没有静电时,也是看见门把手就害怕,也用脚、肘、袖子包手开门,这才叫操作性条件反射,老师的行为才算标准神经症性行为。
脑补一下穿短袖的夏天,老师怎么开门。

老师文章最后说这个冬天,他要做出改变,我很好奇他要怎么改,是打算让自己习惯被静电打的恐惧吗?冬天静电几乎无处不在,毕竟用手碰金属门把手,会被静电打是客观存在的。
我想跟老师说,冬天洗衣服用金纺防静电柔顺剂非常有效,特别羽绒服起静电厉害,洗完用金纺泡了再晒干,特别管用。
我没敢说,我怕老师又敲黑板,说我专业知识没知道多少,整天净想些没用的。
P.s: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心理冲突的性质不同。正常心理是常形心理冲突,由大家公认的生活重要事件引发,比如离婚、亲人去世,有道德判断性质,冲突双方一定有一方是道德的,一方是不道德的。神经症是变形心理冲突,由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引发,比如喝热水还是温水好,一般不涉及道德。
许又新教授诊断神经症的三条标准:1.持续时间,小于三个月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2.精神痛苦程度,能自己摆脱1分,由他人帮助才能解脱2分,几乎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度只是效率下降1分,中度需减轻部分工作、学习,或避开一些社交场合2分,重度几乎无法维持工作学习社交3分。
总分≤3分排除诊断,4~5分为可疑神经症,≥6分诊断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对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的分析,要考虑不小于3个月时间长度。另外有些求助者虽然时间很短,但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问题比较严重,总评分达到6分,可以诊断为类神经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