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中《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1400页,陆陆续续读了两个礼拜,终于昨天读完,可以今天输出这篇读书笔记。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是什么?他提出哪些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些问题读完之后我也不甚清楚,仍然需要借助搜索了解他的哲学观点。
本书的作者算不上他的朋友,在维特根斯坦在世期间,他们没有任何沟通交流。他的传记素材来自于维特根斯坦的遗稿,他的朋友的口述,以及历史记录资料。
读完之后我在脑海中构想他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年龄阶段他正在做的事情,思考的哲学内容等。
维特根斯坦是一名犹太人,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犹太血统,他的父亲非常聪慧,维也纳的钢铁大亨,家境富裕。
从书中可以读到他与母亲的关系不太好,自小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位天才,听话、温顺博得他人的好感。
因为家庭富有,他的父母亲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选择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这些让他们养成内向的性格。他的几个哥哥也是天才,但是都死于自杀。
大概14岁时他就在思索一个哲学问题”撒谎对人有利的话,那还需要诚实干嘛“,等到成年后他听从父亲的建议,从事航空工作,待了两年后决定重回学校,那个时候他的朋友给他推荐英国哲学家罗素。
一个人需要徒弟时,恰好一个人需要师傅,两人一拍即合,有一段甜蜜的关系。但是罗素的思想跟不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他们聊天是讨论的哲学问题,以及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写的问题,罗素只懂得部分,并非全部。
剑桥读书的几年,恰好奥地利战争爆发,年轻气盛的维特根斯坦参见并得到相应的勋章,其中他的朋友和罗素与他保持书信往来并继续探讨哲学问题。
战争结束后,维特根斯坦回到校园,开始构思出版他的哲学书籍。在这之前,他选择将自己的所有财产转让给自己的兄弟姐妹,过着清贫的生活。她的姐姐希望资助他,也被他无情地拒绝。
维特根斯坦的性格在我眼中属于敏感、多疑、固执,与他的朋友交谈他的哲学思想,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他的内容,他会步步紧逼,直到对方不知如何作答。
书中有很多引用他书信的原稿,这些读起来没有前后文,十分难以理解。
他的作品是德文写的,但是需要翻译成英文出版,语言不通,表达的思想也会出现差异。这些让他在出版过程中抓狂。
他不是任何宗教教徒,但是他在后期提到的神秘主义思想让罗素无法认同,两人的关系也越走越远。
书中也直接写出他的性别取向,他是名同性恋者。让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恋人有品生特、弗里斯和本,这三位男性是他唯一倾心过的。
中年时期他的朋友们因为疾病或者某些原因离他而去,他自己在青年时期也有自杀的念头,他的朋友会安慰他,给予他温暖,让他最终打消这些念头。
哲学家作为哲学家,他们思索的内容,看待事物的方式会与常人不同,这意味着他们对生活的明锐度高于我们,也意味着他们的痛苦而压抑的生活方式。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属于苦行僧的方式,他在饮食和住宿上要求比价高,食物每天必须是一样,地板的清洁必须用茶叶等,睡觉时绝对不能有任何噪音。
最后用一句他的经典哲学语句收尾”世界是世界“ 和 ”世界是独立于我的意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