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所见《史记》,不是司马迁原著本。有西汉褚少孙添加内容,又被东汉杨终奉诏删十余万字。而且,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言:“而十篇缺,有录无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样说:“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可见,司马迁自定书名为《太史公书》。写作素材,一是孔子“六经”及不同人写的“传”;二是人所认同的“百家杂语”。他在《六国年表》中,无奈地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
显然,受史料所限,即使司马迁原著本,也不百分之百地准确、可靠。再者说,司马迁原著本,取代不了先秦古籍。这里,指出三点:
其一,对素材有取舍。如《管晏列传》言:“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其二,对文字有转化。如《五帝本纪》一段对话,“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来看《尚书》的原话:“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其三,对史事有主张。如《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据《吕氏春秋》,西门豹不曾治漳水。其原文,“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