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承认我不会读书。
至少我现在还不懂得如何去完整地欣赏一本好书。
但是前几天听了尹沽城老师关于怎样读书的课程,老师说到欣赏一本好书,应该要保持警惕、时刻思考、句句剖析。应该要时时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去研究、去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魅力。
我似乎心有所悟,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下。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便是我开悟后尝试的第一本书,目前还在继续阅读。
但之所以现在要急切地记录下来读这本书相关的感受,是因为确实感触颇深,希望自己能一直记得这种感觉。
这本书的里毛姆的经典用句实在太多,我才阅读了十二个章节,就想要记录与分享他的语言的魅力,但文中可圈可点的句子太多,信手拈来都值得回味,这里我主要举三个例子。
例一:
我本来准备说服他、感动他、规劝他、责备他、告诫他,有必要的话甚至还会臭骂他、朝他大发雷霆、大加嘲讽;但如果罪人对他犯下的罪行直认不讳,想劝他洗心革面的人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句中前两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情感表达进一步地增强。又在语句中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文中的我内心的强烈情感。
但下半句突然笔锋一转,原来作者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情节突变,前后对比强烈,给人很大的心理冲击,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且后面以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更加强了语气和抒情。
这使人物塑造出来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虽然未对人物有正面的描写却已让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物的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例二:
那时候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的悖谬,我还不知道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娇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匿着卑鄙无耻,也不知道无赖恶棍心里或许存留着良善之意。
首先应用了尚未明白...还不知道...也不知道这样的复句,突出了语句的情感。
其次前面其实是抛出了一个问题,人性是多么的悖谬,后面则是对这种悖谬的解释,毛姆能将这种从呈现问题到诠释解答的过程衔接得如此顺其自然,让人读起来像是一气呵成,意犹未尽,着实让人佩服。
其中用词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真挚诚恳与娇揉造作,高风亮节与卑鄙无耻,无赖与良善,让人读起来意味深长。且相悖的两个特点是并存的,让你可能感觉荒谬,但仔细一想便能明白,原来这就是人性的复杂。
例三:
其实许多人的面目都是这么模糊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有机体之内,又跳不出体制的窠臼,慢慢地也就泯然众人矣。他们很像身体里的细胞,重要是很重要,但只要是健康正常的细胞,就会被巨大的总体吞没而显露不出来。
这一小段话在小说中的大段中起着承上启下、前呼后应的作用,可以说是点晴之笔。
前面陈述了斯特里克兰夫妇面目模糊,毫无个人风采可言,作者很想突出他们的特点,可惜他们就是这样的让人感觉轮廓不清。后面又分别写到妻子是怎样的,丈夫是怎样的,更加说明了他们身上确实没有什么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但如果没有中间的这一小段话做衔接,整个的叙述就会非常臃长和枯燥,正是有了这样的衔接,让整个内容上下承合,让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又将这两个人比喻成身体的细胞,细胞有千千万万,是人体组织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微小的存在,放在巨大的人体内,迎面走来,谁会看得到,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是语言风趣幽默又恰到好处。
像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我想再分享几个妙趣横生、蕴意深远的句子。
我们不觉得由于爱惜羽毛而对离经叛道的行为保持沉默是虚伪的表现。
馈赠同情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本领,但经常遭到那些知道自己拥有这种本领的人的滥用,他们的同情宛如油井般喷涌而出,这种毫不吝啬的挥洒有时候会让被同情者感到很尴尬。
他的艺术地位或许尚待争论,崇拜者对他的赞扬或许就像贬抑者对他的抨击,都是信口开河的胡说,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他拥有的天赋。
...
这些些的句子,就像挂在博物馆的件件展品,值得你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毛姆真是位巧夺天工的匠士,整篇小说读来,这样的妙笔生花到处都是,有时候让你舍不得往下看,因为这一句还值得你一再地回味,但又舍不得不往下看,因为后面还有无数的惊喜让你迫切地想要去窥探。
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笔,你会发现其实是别有安排、别有深意,你不知道他的作品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巧妙的心思和涵盖了多少奇妙的用句,需要你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去不断地挖掘、不断地探索,才能读得出惊喜、品得出美味。
我自认为学识浅薄,没有办法将毛姆语言的魅力表达一二,只以此文记念这两天读毛姆作品的感受,或许我的表达有不妥之处和未尽之处,但对我来说,能开始读毛姆,发现毛姆的可读之处,珍视毛姆的可贵之处,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在了解到世间有如此好的作品,有如此美妙的文字,才更觉惶恐,更觉求知之路漫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你我都能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