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

作者: 欢颜占星馆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1:55 被阅读1次
    《创造力》

    关于作者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体验,完成了大量经典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非常权威的学者。

    不论是技术的爆发,还是评价标准的变化,总之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促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的繁荣。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所大学,它的经济学系比其他任何一所大学,产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多,包括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这所大学就是芝加哥大学。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来深扒一下芝加哥大学的背景,在经济学方面,芝加哥大学拥有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知识氛围,人们醉心于研究,不搞别的。如果你在经济学系工作,你的周围都是极有能力的同事,当你做出愚蠢的事儿时,他们会让你难堪,但也很乐意帮助你,对于做学术,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环境,能够提高你的工作成效。这个优势也不断吸引着全球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才加入进来。所以,对于科学、艺术、商业和政治来说,选择工作地点可能比选择在哪里买房更重要。因为距离重要的实验室、期刊、院系和研究所越近,新的观点就越容易被接收到。

    现在我们明白了,创造力必须是一个极度浪费时间的过程,所以,总是处在忙碌中的人通常是没有创造力的,这也是为什么,莎士比亚坚持在写不同的剧本之间空闲一段时间的原因。

    第一,创造力系统中,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包括新技术的爆发、行业评价标准和学界风尚,这些都是系统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当然也需要个人的天赋、努力再加上一点点幸运的成分。创新者想要被认可,努力就必须要落到点子上,在符合行业评价标准的范围内创造新想法,这样才有机会得到学界的认可,进而传播这个观念。说白了就是,他要确保自己时刻处在这个创造力系统中,不能出圈。比如对这个领域的主流作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界多数人的选择偏好,这样就可以判断哪些想法是好主意,及时清除掉垃圾想法,继续发展好的想法。

    第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创造力系统中的人,所具有的特质,那就是复杂。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种极端性格。他们会根据情景的需要,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一个极端,又不感觉内在冲突,这让他们能够适应任何环境。你也可以尝试发现自己性格的对立面,这能够帮助你补齐世界的另一个维度,让生活的乐趣翻倍。

    第三,关于一个创造力想法的具体产生过程,我们说,在创造过程的酝酿期,留出一些空闲时光,换个活跃的环境,做一些通常不会做的事,让想法在潜意识中翻腾,有利于创新想法的诞生。当我们有意识地解决问题时,用的是线性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但是酝酿期的闲散时光里,理性退居幕后,让想法有机会不被理性引导到一条惯常道路上,思维之间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组合,不同寻常的思维联系有可能被建立起来。

    第四,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他所说的创造力是指那些能够载入史册,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创造力。米哈里也让原本神秘的创造过程变得有迹可循。虽然我们每个人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因为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去过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这种创造力能够帮助我们增加满足感,对抗精神熵,也就是对抗意识的混乱,也许这是对我们普通人最重要的成就。

    体会:

    创造力的整个培训过程

    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创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x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