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6

作者: 常清净 | 来源:发表于2024-07-09 17:15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审核需要 文中会有同音字】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食物经过消化,有形物质的垃圾废物,要通过身体排泄系统排便出去,而无形的阳气会随人的呼吸出入身体内外。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食物属阴,口味厚重的食物属于纯阴,口味清淡的食物属阴中之阳;气厚就是能量充足就属于纯阳,气薄代表能量不足,就属于阳中之阴。

也可以理解为营养物质丰富的味厚,像肉食之类的;味薄就是水果蔬菜之类的;气厚气薄可以理解为气血充足和气血虚弱的意识吧。

(古人留下的文字,大都是会意多一些,一个字就可能代表很多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用语言文字也很难表达,全靠理解会意。)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味属于阴性,厚味就是阴中之阴,阴是下降的,所以阴中之阴主下泻,反之,薄味也就是清淡口味,属于阴中之阳,阳就有上升的性质,具有宣发通透的作用;

气属于阳性,而薄气属于阳中之阴,阴的性质就是下降,所以气薄的时候就容易泄气,气厚也就是气过于充足的时候,能量过剩,就容易上火。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当人的后天阳气处于抗盛状态的时候,就是火,后天阳气亢盛如火的时候,反而会使元气受到损伤,后天阳气处于平和的状态就有利于先天元气的强盛。

后天的阴火过盛就会损失先天元阳,阴火平和有利于陪补元气,使气火合一。相火太强的时候元气容易消散,相火平和人体阴阳就处于平衡状态。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日读《黄帝内经》.十八

    素问.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一) 此篇理论最重要, 故而称之为“大论”。 详解阴阳养生道, 万物之象归阴阳, ...

  • 何谓 “七损八益”?

    ————《皇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2 关于 “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

  • 20160405教练共修 《黄帝内经》诊法2

    6.协调阴阳:此为治疗之大法,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 【锦】打卡37《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其一)

    图/锦璱(图文设计) 上一篇:【锦】打卡36《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十三) 打卡37 阴阳离合论(其一)...

  •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 【摘录】阴阳的交感相错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本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阴阳...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之中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对人体来说,它是精神活动...

  • 日读《黄帝内经》.廿二

    素问.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五) 黄帝又问岐伯曰: 余闻上古之圣人, 谈论人体之形态, 列别脏腑之阴阳; 联系...

  •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可以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内容来论述。 《内经》中说:阴阳,是天地的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应象大论篇.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z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