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审核需要 文中会有同音字】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食物经过消化,有形物质的垃圾废物,要通过身体排泄系统排便出去,而无形的阳气会随人的呼吸出入身体内外。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食物属阴,口味厚重的食物属于纯阴,口味清淡的食物属阴中之阳;气厚就是能量充足就属于纯阳,气薄代表能量不足,就属于阳中之阴。
也可以理解为营养物质丰富的味厚,像肉食之类的;味薄就是水果蔬菜之类的;气厚气薄可以理解为气血充足和气血虚弱的意识吧。
(古人留下的文字,大都是会意多一些,一个字就可能代表很多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用语言文字也很难表达,全靠理解会意。)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味属于阴性,厚味就是阴中之阴,阴是下降的,所以阴中之阴主下泻,反之,薄味也就是清淡口味,属于阴中之阳,阳就有上升的性质,具有宣发通透的作用;
气属于阳性,而薄气属于阳中之阴,阴的性质就是下降,所以气薄的时候就容易泄气,气厚也就是气过于充足的时候,能量过剩,就容易上火。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当人的后天阳气处于抗盛状态的时候,就是火,后天阳气亢盛如火的时候,反而会使元气受到损伤,后天阳气处于平和的状态就有利于先天元气的强盛。
后天的阴火过盛就会损失先天元阳,阴火平和有利于陪补元气,使气火合一。相火太强的时候元气容易消散,相火平和人体阴阳就处于平衡状态。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