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荔波县城,我们喝到了当地的酸梅汤,酸甜可人。石头很喜欢,我觉得还行,芽却不喜欢,她说店主的差别对待让她不舒服了。
酸梅汤是在县城的美食一条街买的,坐在冰箱前面的小姑娘对芽说8元一杯,芽付钱的时候,店老板跑出来说8元是卖给本地人的价格,外地人要10元一杯。芽说,两块钱毁掉了一座城市留给她的好印象。我安慰芽这种事别往心里去,当是我们为荔波经济尽点绵薄之力吧,芽瘪瘪嘴不说话了。
差别经营的情况大概只会在落后地区才会出现的吧,比如越南,街边的凉水卖给本地人1.2万,卖给我们却要3万盾。落后限制了他们赋予世界“平等”的自由,这也折射出不自信。
返家之后,石头偶尔还会念叨酸梅汤。我就从某宝买了原料,按照流程煮起来,但石头说不是那种味道。我又用百度各种查询,但用百度的配方煮的酸梅汤石头还是不满意。我想大概只有新鲜的梅才能煮出那味儿吧。
冰箱里有冷冻的杨梅,是我给阿爸做杨梅酒剩下的。每年的端午过后,我会在家里泡几桶杨梅酒,主要是拿来讨好阿爸的,偶尔也送一些给亲戚朋友。今年的杨梅质量稍微逊色一点,被阿爸嫌弃了,就剩了一些。刚好拿来练练手。
我把冷冻的杨梅用水化开,加盐浸泡15分钟,一是除菌,二是去涩,其实主要还是图个放心。浸好的杨梅放在养生壶里,加入陈皮,土冰糖和山泉水,用花果茶的模式煮40分钟。300克的杨梅大约加1200毫升的水,中间不续水,土冰糖会加比较多,因为喝的时候要加冰块。薄荷精稀释之后,在水凉透之后再加,就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和酸甜。
陈皮是邻居送的,气味清新。我曾经试过自己晒橘皮,却没有一次很成功,不过是觉得好玩罢了。好的陈皮有药用价值,平常我会在煮白茶的时候加一点点陈皮或者隔心木,这样茶汤的口感会更加醇厚。
石头说,新鲜杨梅煮出来的味道,和他小时候喝过的酸梅汤一样。他建议我再用纱布把杨梅揉碎,这样酸的味道会更加突出。可是我觉得揉碎后还需要一个过滤的程序,不然汤色就不够纯净,样子也不好看。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太酸,石头说那他就将就吧。
去年盛夏,我在北京的街头也喝过酸梅汤,它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我打算去永辉超市买山楂和甘草,石头却说他就喜欢现在这样的味道,我觉得他只是嫌出门太麻烦,毕竟这天气也实在不够友好。
前几日,与大学的师友相聚,喝了不少白酒,第二天早晨宿醉难醒,口干舌燥,头脑昏沉,胃口全无。石头煮了白粥给我养胃,但我却看着生厌。我从小不喜欢喝粥,只是看看,胃里都好像都能挤出水来,酸酸的感觉。我阿妈也不喜欢吃粥,她说粥很难吞下去,阿爸总说阿妈胡诌,但阿妈说的这种吞不下去的感觉我知道。肚子很饿,又吃不下去东西,我就捞一些酸梅汤里的杨梅来吃,意外地觉得还不错,能开胃。
午睡之后,喝上一杯酸梅汤也是绝美的享受。夏天人特别容易倦,稍微动一下下就会流汗,汗流得多了又会觉得疲劳,甚至连睡觉都觉得耗费体力。酸梅汤里有一种叫做聚氨酸的物质,能抑制乳酸的形成,去除血管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让人瞬间恢复活力。
其实每到夏天,一家人的胃口就会成为我的老大难题。据说酸梅汤是老北京人传统的一种消暑饮品,虽然喝着是酸味的,但它是一种碱性食品,可以健脾开胃。我不爱酸的饮品,但人上了一定的年纪,吃东西也不能太随性,因了酸梅汤的营养与功效,我才有每天一大早起来煮汤的动力。
我其实没那么喜欢酸梅汤,它只是意外成了我这个夏天的一个替代饮品。每天早上,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走进小茶室,煮一壶水,打开茶叶罐闻一闻茶香,然后美滋滋收拾一遍茶具,假装自己品了茶。然后,乖乖出来煮上一壶酸梅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