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这词,我是头一回听说,看完才知道也是一门学问。
汪曾祺先生的《慢煮生活》第三章第一篇文章题目叫《跑警报》。
写在抗战时期的昆明,面对日军前来轰炸的飞机,联大学生跑警报前前后后发生的很多趣事,彰显了中国人镇定自若、应对自如的从容心态。
他是如何写这件事的?又是如何从联大学生的角度蔑视日军传递信心的呢?什么是“跑警报”?为什么叫“跑警报”?
历史系教授海雷宗先生因开课多年上课经常张口就来,不怎么备课,但总是不太记得上节讲到哪里,因此习惯性问同学说“我上回讲到哪里了?”有位做笔记最认真的小姑娘提醒道:“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由此引出“跑警报”一词。
随后说明了一下为何叫“跑警报”,“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一九三九年、一九四〇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
一听到日本飞机要来,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往郊外跑,这就是“跑警报”。
他解释了一下用“跑”字最为生动丰富,不像“躲”字消极,也不像“逃”字狼狈;
最善于跑警报也是少数的是位姓马的同学,他早上只要见到万里无云,便会自觉自动开启跑警报模式。
带上吃的和诗集跑了去,太阳偏西没有轰炸再回来,这位把跑警报当作惯例的同学真的是做到了有备无患。
跑警报分几种?
他把对跑警报的了解概括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预行警报,代表飞机已开始起飞;第二种是空袭警报,代表已飞到云南省,但不一定到昆明;第三种是紧急警报,连续断音,代表要来昆明。
如果把飞机来轰炸比作孕妇要临盆。
预行警报就像产前见红,市里的老百姓开始慢慢往古驿道移动准备躲藏,就像孕妇要开始准备去医院的东西;
而空袭警报就像有了规律宫缩,动身要往医院走了。
而联大的同学则不太像第一次“生小孩”,他们“见红”以后不太紧张,只有“规律宫缩”了,才开始跑警报。
汪老对古驿道的描写非常出色,他说驿道可以通往滇西,对常走驿道的马帮,马锅头骑马的动作、特殊装束、口中低声吟唱的呈贡调子都一一描绘,呈现出一副完整又颇具风情的画面,他说“马锅头押着马帮,从这条斜阳古道上走过,马项铃哗棱哗棱地响,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
跑警报往哪儿跑?
一般就是坟头上坐坐,没有固定地点。不过人们慢慢也形成了经常积聚的点:
一个是离语言研究资料馆不远的马尾松林;汪老认为这里空气好景色好,还有来卖零食的小商贩,“丁丁糖”和炒松子最好吃。
另一个是驿道右侧土山上的一横断山沟,因其独特而优越的形态被称为“天然防空洞”,在这里避飞机上扫下来的弹片很安全。有人闲来在壁上额外修了很多“私人防空洞”,或作画、对联什么的。
跑警报做什么?不能光跑警报。
人们即使在空袭警报拉响后或跑到了躲避处,也离了飞机来还早得很,人们即使在空袭警报拉响后或跑到了躲避处,也离了飞机来还早得很,干坐在洞里无聊便在外面打牌聊天,等看见飞机影了再进去,有经验得很。
还有边“跑”边恋爱的,有恋爱故事便有了失恋故事和三角关系,所以有了洞里的对联: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
警报解除,有啥稀罕事呢?
1.偶感雷雨。回程赶上连阴雨怎么办?竟然还有那位姓侯的同学专们提供送伞服务,也是有趣,汪老说他是长得五大三粗的“贾宝玉”。
2.幸拾金子。“跑警报,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丢金子,故可以捡到金子。”金岳霖先生说,竟然真的有位哲学系研究生留意此事回来时捡到金子。
4.贴身情书。俗话说:情比金坚,有带金子的,也有带情书的。学印度哲学的金先生就是,视如性命,时刻傍身。
竟有不跑警报的人?
还有不跑警报的同学,一位是姓罗的女同学,一位是姓郑的男同学。女同学洗头、男同学煮莲子,听着呯呯砰砰的弹片声不动声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