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我是一名“北漂学者”,自谓“北大边缘人”,漂泊京城,游学北大,转眼20余年。20多年前,我是一名农村团干,曾经有过一段青春似火的难忘岁月。过去的一幕幕,没有随风而逝,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989年7月,我高考落榜,暑期在家,苦闷至极。当时,世风日下,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我便决心在农村工作,要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所在的村庄叫国庆村,是一个有4000人口的大村。有五六个自然村组成,多半的人姓柳。据家谱记载,该村柳姓村民,几乎都是元代大儒柳贯的后裔。
当时,我对国庆村进行了摸底,发现村里的团组织,几乎完全瘫痪。团费没人催缴,入团退团也没人管,更没有团的活动。我忧心万分,决心重振国庆村的团工作。
国庆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名村。不独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柳贯在元代儒林称雄,号为“儒林四杰”。在五六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是名闻全国。国庆村曾经获得国务院周总理亲笔签署的奖状。当时的团工作,也非常出色,名列前茅。团支书柳成仓,多次出席全国、省地市的表彰大会,参与经验交流,并有幸参加过全国团干特训班,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1990年11月29日,在横溪镇党委、团委以及国庆村党总支的重视支持下,国庆村团总支进行了换届选举,我有幸当选为国庆村的团总支书记。
“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健全和完善了团组织,吸收了百余名新团员,为超龄的老团员办理了退团手续。对村团总支的8个分支部,选配了分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对文艺有特长的青年,吸收到团组织中。
其次,创办了一份青年团刊《国庆青年》。我出面邀请原浙江美协副主席、著名花鸟画家柳村先生为《国庆青年》题写刊名。我自己担任主编。当时互联网没有普及,我们几位有文艺特长的年轻人,就自己写稿、编稿、刻印、排版、油印、发行等等,干得热火朝天。工作全凭热情,不计报酬。记得参与支持过团刊工作的有柳伟军、施经军、金甲义、陈建强、柳朝霞、陈洪标等人。这群年轻人,有的已经做了省报记者,也有的已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还有的成了企业高管、律师与地方干部,也是颇令人欣慰的。
1991年元旦,《国庆青年》创刊,寄发给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士,竟然得到了不少领导的首肯。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奇葆(现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杂志社总编辑的肖东升(曾任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的沈跃跃(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的茅临生(现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的王辉忠(现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共青团金华市委书记的金中梁(现任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领导,都曾亲笔回信肯定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如今屈指一算,时间已过去了二十余年,当时支持过我们工作的领导,如今已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我却走上了一条艰辛异常的游学之路,不免有些感慨。
国庆村的横溪文化宫一直闲置未开放,在我的奔走呼吁下,最后在横溪镇党委与国庆村党总支的重视下,对横溪文化宫进行了修缮,购置图书万余册,并对外开放,我也因此被聘为横溪文化宫的专职管理员,在这里整整工作了三年光景。
我还和村里的老同志,发起成立了柳贯研究小组(柳贯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日,协助有关单位成功举办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并开展了系列研究与纪念活动。我们还开展为灾区或病人捐款、元旦文艺汇演、慰问敬老院老人、搞卫生、修路等活动,多不胜数。我们还打算上山承包枣林,创办经济实体,可惜缺乏经验而流产,也是非常遗憾的。
由于我们的努力,国庆村团总支先后被评为金华、兰溪市的示范团总支,1992年5月,我也荣幸当选为第二届共青团金华市委委员。
令人遗憾的是,在家乡的横溪镇团委换届选举中,由于地方选举的不民主,我却受到了不公。虽然当选却未能当上团委书记,却是让一名落选的同志,主持了镇团委的工作。我因此失去了在团的岗位上,进一步施展才华的机会,转而进行乡土文化研究。1996年3月,我负笈北大游学,开始研究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后来又从事家谱文化与柳氏文化研究,在京创办了中华姓氏大讲堂,致力于中国家谱文化复兴事业。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回望往昔岁月,虽然未能从政,不免有些遗憾。但团干出身的我,不负党的培养,不辱党的使命,矢志不移,无私奉献,走上了一条文化追求之路!“心足富有余,身闲贵莫比”,心领神往,吾当毕生追求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