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本工具书,都是为了解决一个中心问题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要事第一》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
“如何将真正重要的事转化为日常生活?”
沿着这个中心问题,我们一定会冒出,如下这些问题:
什么是要事?
为什么这件事就是要事?
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就是我的要事?
怎样做,才能做到要事第一?
相信当你看完《要事第一》,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会被逐一解答。
什么是要事?——放下以前的那些判断标准吧
不同的人,对“要事”的定义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大多数的人,容易犯的同一种错误往往就是:
把时间上更为紧迫的事,当成更重要的事。
因为,我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墙上的钟表,也就更容易以看得见的时间去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书中从开篇,就提出了“嗜急成瘾”的误区,我们往往是以“事情”本身来作为是否紧急的标准,那些火烧眉毛的事,也许的确是紧急的事,但却未必是重要的事。
想要真正做到要事第一,首先是从认知上打破,以什么为“要事”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时间”,而是“人”。
为什么这件事就是要事?——因为,这是与你有关的使命与目标
时间管理进化到现在,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前工业革命时期,以“标准化”和“效率”为中心的方式,逐步发展到“以人为本”。
而要事本身,也从单纯的相同时间里能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演化到如今,每个人对于“要事”的理解都已经不同,我们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像有的人认为家庭更为重要,有的人,则认为事业更为重要,无论是认为家庭重要,还是认为事业重要,都无关对错,只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
也正因为这些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的要事,都是不同的,每个人要事的排序,也都是不同的。
你的要事,只和你的使命和目标有关。
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就是我的要事?——与内心做连接,启动那些底层的原则
也许外界认为,成功就是要有钱,成功就是要位高权重,只有做这些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然而,这些始终是外界的声音,就像书中提到的人类共同的四大需求——身体和物质、社会、心智、精神,也对应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我们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们再多的需求其实都无外乎这些,而再多的需求,可能已经不是需求,而是欲望了。
作为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主人,如何过一生,实在是每个人个性化的选择。
这是你的生活,很多个纠结的时候,内心会告诉你真正的答案。
怎样做,才能做到要事第一?——用一周去做计划,而不是一天,或是一年
书中提到用不同的镜头去给我们的生活做计划,年度的计划更像是广角镜头,可以看得更高、更远,就像我们的长期目标;每天的计划更像是微距镜头,会让我们聚焦在更细节的事项上,有时难免会因为离得太近,反而分不清楚,哪件是重要得,哪件是紧急却并不重要的;
以周为单位去做计划,不长不短,切分到一年的52个周期内,不急不缓,既能和长期目标有个关联,也能避免每日计划会容易陷入到细节中,更能和自身的角色,在相对有7天的时间里有个腾挪的空间。
这也是《要事第一》中,强调以周为单位进行规划的原因。
如何将真正重要的事转化为日常生活?
认知改变了,时间管理才能真正产生效用。
人是更重要的,把时间花在与内心价值判断一致的地方,不纠结,不产生无用的耗费,始终就会做,对你更为重要的事。
而这些更为重要的事,构成了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