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去年的跨年演讲充值了《得到》的会员,今天早上起床看36氪的时候发现了今年的跨年演讲,就计划今天把演讲看了,还特意用招行积分换了不知道几年没登录过的优酷会员。
下午花了2个多小时把视频刷了一遍吧,开始1个小时正常播速,然后1.5倍速,最后2倍速,当偶尔有感兴趣的点又没听明白时就会停下来或放慢速度思考一下。刷完视频又在评论区和知乎溜达了一下,发现舆论情况不太看好本次跨年演讲,从内容制作、内容质量、演讲逻辑漏洞、广告等方面进行了批判。而对于我来说,无意批判什么,只想通过视频收获一些什么,比如那些能触动到我的点,其他的不重要也不关我的事。
1.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第一部分的这个点,是整个演讲中我感触最大的点,当时一瞬间就感觉整个人清醒了很多,感觉是来自灵魂的拷问。
对于要过去的2018年,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都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
2018年是很难,但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对于做事的人来说,难就不干了么?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又有什么关系?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查理·芒格: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来自外界的声音,却忽视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的事儿丢下来,却是为了去思考别人的事情,还乐在其中,不可自拔。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两千五。
2.你在朋友圈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积极向上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我不在朋友圈发又佛又丧的内容,但我的收藏夹确实是积极向上的。当然我并不觉得存在对内对外的双重人格,也不觉得对内的积极向上就是真实的自己,那也许只是自己发自内心所希望的憧憬的。
哦,我还记下了演讲中提的收藏最高文章的几个例子。恩,我会找时间都看看:
1.人生最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2.记住这1582个字搞定思维导图;3.如何独立思考这里有一份操作指南;4.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给你说清楚。
3.百岁人生的到来,我们将面临的挑战
演讲中安利了《百岁人生》这本书,觉得很有意思,已作为本月的必读书目。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而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演讲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述,如退休后的40多年你打算怎么过,如婚姻将变得不是成年后的第一件事了,如第一份职业将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些其实已经都有一定的社会现象反映出来了,我们这代人与父辈祖辈之间的经验价值观已经开始发生冲突,而以后,代际传承的纽带可能就更松了
4.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
信息过载,是我这两年听得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网上很多人表达因此而感到恐慌。
不过之前也没深究,其实深想一下,这个现象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大影响呢,好像并没有,无非现在出书或互联网创作等成本迅速降低,大量信息驳杂,增加了我淘金学习的成本。
而这,确实是因为我对这个环境或者说这个领域不够熟悉,在这个领域里我还是初学者接受的信息不够多,如果我成为某个领域的金字塔顶端还会觉得信息过载吗?至于其他与我无关的领域,就更加影响不到我了。
5.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奇迹
这是很多理论都在持续说明的真理,如十万小时理论、水滴石穿等,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持”,只有长期的积累。
如我现在所想,在简书持续坚持日更,别说1年后,半年后我的写作水平、认知水平、思维模式都将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吧,毕竟我现在还处于洼底哈哈
6.创新诞生的那一刻(所谓的“非共识”)
因为我从事的是产品经理工作,之前对创新一块有过一点点研究,也比较有共鸣。如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回到一个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谓的非共识,就是你初看不认识,但是后来你知道,原来是老相识。
而演讲中引用的一个现象就比较有意思了。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完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也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个说法,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7.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媒体人沈帅波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远超过自己感知力的共同体当中。这使得我们接近事实的真相,变得难上加难。
8.这不是你的游戏,但是它会改变你的游戏
如果你觉得现在大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在这些游戏都不是你的游戏,没关系,别打盹,因为这局游戏是那些大佬的游戏,但有可能产生的那个连锁反应会滚到你面前,改变你的游戏。
就比如一线城市的很多发展在时代前沿的事物会逐渐向次级城市过渡,尽管处在三线城市的你一开始还没发觉。
9.还原能力是最稀缺的能力
对于“还原能力”这个词,感觉是非要套用一个新词汇的样子,有点无语。
这其实是一种从抽象到本质的探究能力,通过表象不断的问为什么逐步逐步的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当然这确实是一种很稀缺的能力,特别在如今连独立思考能力都稀缺的情况下。
10.其他
了解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关键词,如傻瓜窗口、多元思维模型(引申出了一元思维模型、二元思维模型)、信用飞轮等。
也了解到一些有趣的内容,如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你家3个人,我家3个人,加起来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彼此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