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魏说,自控力是可以培养的。研究发现,通过改进孩子的自我控制,可以帮助容易分心的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提高他们之后的数学等成绩。
控制
大人怎么在外部环境上,帮助孩子抑制不合适的冲动,提升自控力?三个方面齐下手:
1. 降低诱发条件
2. 建立日常生活规律
3. 及时提醒
一、降低诱发条件
家里的玩具、零食最好都有自己的排放区,并且及时收拾进去。
孩子专注于学习的时候,注意降低环境的干扰,不要让电视或者周围乱摆的玩具夺去了他们的注意力。
想要降低冲动的诱因,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一般引起孩子失控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重点是最后要提供给孩子一个替代方案。
“家里的小熊跟这个娃娃一样,都是软软的,咱们回去抱抱小熊好不好?”我们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冲动是可以压制的,其实,冲动是无法完全压制的,但是通过给孩子替换方案,我们可以帮孩子把“一定要”的冲动转移到别的问题上。
二、建立日常生活规律
美国哈佛大学的Ready4Routines项目发现,抑制能力差,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家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关注孩子每天的睡觉时间、三餐等的规律情况,而重视孩子的生活规律,对帮助孩子减少分心,控制冲动和以后的各项能力都至关重要。
日常规律可以增加孩子对生活的可预测性,孩子知道他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做什么事情,比如,孩子知道晚上刷完牙,就要去床上睡觉了,他更加不可能受到玩具的影响。
通过建立规律感来帮助他们控制行为。事先商量定规律。
比如每次去公园之前,跟孩子讨论一下,今天我们几点去,去哪里,玩什么,玩多久,让孩子对做什么活动有一个预期,他就更不会赖在一个项目上玩太久,不肯走了。
去商场也是一样,每次购物前都跟孩子讨论一下,或者一起写一份购物清单,提前跟孩子商量好知道接下来要买什么,比起具象的物体,孩子对抽象概念更有自控力,这个时候跟孩子约定要买什么,不买什么,比到了现场再跟孩子谈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三、及时提醒
孩子自控力差存在大脑发育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父母扮演起理智脑的角色。
孩子很容易分心,再加上工作记忆有限,常常记不住规则,很难坚持完成一项任务,所以孩子分心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提醒孩子,把他们拉回原来的轨道上来。
2015年的一项研究,让一些三岁的孩子执行一个冲动控制的任务,实验结果是:
任何事情,提醒两次,控制效果更佳。
小结
首先,在外部环境上降低冲动的诱发条件,注意,冲动是无法压制的,只能转移。
第二,建立起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提前强调规则,比起具象物体,宝宝对抽象概念更有自控力。
最后,宝宝的成长需要规则而不是纵容,不要怕叨叨,反复去提醒他们。
提升
自控力强的孩子不是天生对诱惑没有冲动,当他们的情绪上头了,他们不是咬着牙忍耐,而是会用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认知策略来冷却冲动。对于一些执行功能不太好的孩子,他们可能只是“冲动”的受害者。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的实验者Walter Mischel教授认为,即使孩子的前额叶还没完全成熟,在我们的引导下,我们还是可以帮助孩子们扭转错误的认知,增加他们的自控力。同样的,三个策略齐下手:
1. 蝙蝠侠效应
2. 画大饼策略
3. 冷聚焦策略
一、蝙蝠侠效应
首先推荐假装游戏,也就是引导孩子去想象他们崇拜的人,比如动画片里的英雄,想象他们会怎么做。
孩子都特别喜欢玩假装游戏,他们很容易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去。如果你让一个小孩尽可能安静地站着,他可能坚持不到一分钟。可是,如果你让他假装在守卫一座城堡,他就能坚持很久。
孩子玩假装游戏的时候,他们是从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会更加冷静、理性,也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让4岁的孩子玩一个复杂的开锁游戏,想看看孩子们能坚持多久。
他们给一组孩子戴上蝙蝠侠的头饰,想象自己是蝙蝠侠在开这个锁,另外一组是常规组,结果发现,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孩子会花更多时间研究开锁,也会试更多不同的方法。
研究人员后来给这个结果取名为“蝙蝠侠效应”,因为他们发现一个简单的假装游戏,竟然就能让孩子产生这么大的改变。
这里面的脑科学原理是,不管你是假装的坚持不懈,还是你本来就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这两种行为共用同一个大脑网络。当孩子们“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网络跟真的蝙蝠侠的大脑网络一样,都被激活了。
让孩子用一种第三方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冲动,其实就是增加了孩子和冲动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远了,他们的“热”情绪就“冷”了下来。
孩子觉得是别人在面对这些难题,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不会这么重。
二、画大饼策略
以棉花糖实验为例子,对孩子说:“棉花糖很好吃,吃棉花糖很开心,对吗?你想想,要是十五分钟之后,你能拿着两个棉花糖吃,那你得多开心啊?”
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爱分心,时刻想出去玩。你也可以多用时间词汇,给孩子画个大饼,“这些作业马上就能写完了,写完作业你就能出去玩,倒时候再也不用想作业的事情,你可以尽情地玩,那得多开心啊!”
给孩子画大饼可以提升自控力,这可是有研究支持的。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常常使用时间词汇的孩子,比如会说:我“即将”写完作业,或我“稍后”就能出去玩,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教孩子用“时间词汇”,放大未来的优势,他们更能控制现在,坚持下去。
孩子容易分心,往往是因为没想清楚不分心的好处,他们不知道现在看会儿电视和完成作业之后再玩耍,哪个更好,这个时候教他们用时间词汇,放大未来的优势,他们更能控制现在,坚持下去。
三、冷聚焦策略
第三个方法更加侧重刺激本身,棉花糖本身可能不是冲动的诱因,能不能控制不吃它取决于我们把它看成什么样的刺激。
加拿大的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把刺激分成两种,一种是能激发你愉悦反应的热情绪,比如你看到棉花糖,想到的是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这种食欲上的刺激能让你产生愉快的反应,自动触发想吃的情绪。
另外一种是无关情绪的,偏认知层面的刺激,比如看到棉花糖,想的是这是一种白色的、小小的、高热量的食物,引导孩子想象这种抽象的、客观的信息,孩子会更加冷静。
引导孩子从热刺激转换成更加抽象的认知,这种策略叫冷聚焦策略。
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说想转就能转的,功夫在平时。Dr.魏给出一个朋友的例子,他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喝可乐,他解决的方法是顺势而为,告诉孩子:“既然你这么喜欢可乐,我们来研究一下可乐的成分吧!” 然后,他教会了孩子看配料表,发现一罐可乐大概含39克糖。39克糖是多少呢?一块方糖有4克糖,喝完一罐可乐大约等于喝下10块方糖。
他又继续告诉孩子:“人一天吃糖最好控制在25克之内,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更少,你可以选择喝自己想喝的可乐,不过保证不要超过每天吃糖的最大值,不然会对你的健康有危害,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点点头,答应了。
于是,他照着食品配料表,带着孩子一起计算,每天吃10克糖,大概等于可以喝多少可乐,多少颗水果糖,多少块饼干。在他的鼓励下,渐渐的,孩子对食品配料表开始感兴趣,买什么东西都喜欢先看配料表,把计算含糖量当做好玩的游戏,反而对可乐没那么渴望了。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孩子冲动,我们又想加以控制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增加对那件事情的客观性的描述,帮助孩子更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冲动。
小结
以上三个策略不只可以帮助孩子,也可以运用到大人身上。
蝙蝠侠效应:当我们感到愤怒,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想一想要是别人,他们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画大饼策略:当我们想放弃计划,我们可以多畅想一下未来,对比一下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重;
冷聚焦策略:当我们受到诱惑,我们可以重新评价一下对事物的认知,从热情绪中抽离,冷静下来。
得到
孩子冲动的原因可以从“情绪——认知——行为”链条中找原因,只要教会孩子用对策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意识到自控力会带来的好处,调节他们的认知,就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最近读了很多育儿知识后,明显感觉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比以前更冷静,更有方法和策略。比如,女儿比较好哭,以前就总是找办法抑制她,而现在我更倾向于安抚,并让她哭泣,然后询问原因,达到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