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感想

作者: 甜果铺子 | 来源:发表于2023-12-01 21:39 被阅读0次

这篇古文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当时我们把它背下来了,现在读起来感觉它非常亲切生动、活泼有趣。作品诞生于先秦的战国时代,从中可以看见作者的文采和哲理思想功底好。

邹忌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他把自己跟城北的美男子徐公相比,问妻子、小妾和客人谁更美?大家都说他长得更美,可是他私下照照镜子,却又失去了自信。有一天徐公终于来到家里,邹忌仔细看看对方,确实感觉到自己不如对方美。

邹忌当时是齐国的相国,他通过别人对自己样貌的评价,反思联想到齐王在朝廷上能否听到别人治理国家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因为你是国王,别人怕得罪你,不一定敢说真话。

第一段,进谏的原由。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话。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第三段,进谏的效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提意见的人“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

齐国从此日益强盛,周边各国都过来拜见抄作业。齐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力强盛,威震诸侯,达到制敌“战胜于朝廷”。

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有利益关系的上下级或两方之间,别人总是会投其所好制造假象。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我们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跟邹忌学做人

    跟邹忌学做人 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们一起读课文,越读越佩服邹忌,邹忌真是了不得呀...

  • 第1325期【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设计说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

  •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背后国文 公元前357年,齐桓公田午去世,他的儿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这个齐桓公可谓是狠角色,...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 撰 (两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优化 活动设计: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老师讲“一鸣惊人”的故事。 2.请同学们也试着...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个人可以获得的赞誉多不一定是因为他高于他人,但如果一个人受到的诋毁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行为妨碍了别人。 这世界没...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臣子名叫邹忌长得高大威猛,帅气逼人。 有一天早晨,邹忌穿戴整齐看着镜中自己甚是满意。他对妻子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sf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