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能以一个“认识两年的女生”的身份和你聊天
@在下小仙女
我们分手已经一年多了,再没有联系过。但我没事总是会翻翻他的QQ主页,看他有没有换新签名、新头像,最近在听什么歌,微博也时常会关注他最近的动态。
今天,我给他发了“坦白说”,为了找到他还点了好多次 “换一批”。
想不到他回我话了,看着他发来的消息真的超级紧张,就像当时他跟我说分手时的感觉一样。
我们聊了四十多分钟,我还把把QQ消息的声音打开,想感受一下他在的感觉。
结束是晚安,但感觉很心酸。
其实很想问问他最近还好吗?
为什么都不发微博了,很忙吗?
你的新女朋友是不是很小鸟依人?
还有就是,想你了。
空间里看到有人说: “坦白说让我坚定了清除不联系的好友的决心。”
但是我觉得,不管怎样,这个功能,让我和那个想和他说话的但是没机会的他有了一个简单的话题。问问近况,也不说出自己的身份,知道你好就可以了……
2
真羡慕你们能认识如此优秀的我
@居居吕孩
两节高数课,我一直在思考那个说我“薯片可以当饭吃”的双鱼座女生是谁。
不得不说,腾讯的设计师再一次成功了,让我沉浸在猜测和被猜测的低级趣味当中。
人是一种很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渴望窥探他人的隐私,另一方面又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我每天都会关注自己的“坦白说”,并视奸QQ好友收到的“坦白说”。
收到一些评价,像什么“有名模潜质”、“多才多艺有人爱”,“笑起来嘴角有完美弧线”,我都会自我怀疑一秒钟:
我原来这么优秀的吗?
然后,肯定自己。
后来我发现,“坦白说”里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正面标签,属于那种即使你贴错了标签也不会有人恨你。
所以收到一些标签,也不要太认真,可能只是他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往你身上贴。
还有这种情况,我昨天晚上收到了“一个19岁的男生”的“坦白说”:
美炸了
啊啊啊啊啊终于有一个长眼睛的了,我赶紧就回复他:
你是?
正当我打算接下来进行虚情假意的自谦+掀起他的盖头来的时候。
那边发来了:
“不好意思,点错了……”
我只想问他一句话,你扛揍不扛揍?
最后想说:
别人所认识的,未必是全面的自己。
自己所表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自己。
别人的评价仅供参考,对自身基本的判断都没有,也很可悲呢。
3
您好,不收坦白说,谢谢
@我还能吃
我见到这个功能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不就是新版的“悄悄话”吗?腾讯是江郎才尽了吗,把这个鸡肋功能又翻出来。
后来我发现,“坦白说”和“悄悄话”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在匿名程度上,悄悄话的匿名是完全匿名,不会透露任何的个人信息,而“坦白说”则会或多或少的提供一些信息,比如星座啊,年龄,坐标,认识的时间,具有明显的好友特征,再加上一些系统bug(这个我就不透露了,自己探索吧),可以说是很容易猜出对方的。
既然不是想“保密”,那腾讯到底想干嘛?简单的获取流量?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马云爸爸曾说:“我们是通过卖东西收集数据,数据是阿里最值钱的财富。”
数据有什么用?你没发现打开微博,总会刷到你最关注的东西,打开淘宝,还不等你在搜索栏上搜索,已经给你推送了几条符合你风格、价格也适合你的裙子。
所以“坦白说”这种标签式的功能,怕不是在收集用户的偏好数据。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评论:
吃相难看的大数据搜集功能,你不想交出数据?好友帮你交出来,然后根据你的标签给你推送各种东西,强烈建议关掉!
你的“坦白说”,其实是在向腾讯的广告商“坦白说”。
“提高用户体验,做一款有良心的软件。”
呵呵。
4
我们打开了那个很久没有打开过的对话框
@我还没想好起什么名字
我这个QQ是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用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
从QQ秀到个性签名,从空间宠物到QQ飞车,可以说QQ的所有应用我小时候都用过。
现在我一般不用QQ,而是用微信,QQ只是必要时候的一个辅助聊天工具。
昨天我收到一条“坦白说”,是“一个来自杭州的女生”发来的:
“看到的东西都能画下来”
我当时就想,这是谁啊,标签贴的这么不走心,于是我回她:
“我的绘画水平简直堪比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平。”
那边发了一个笑哭的表情,然后说:
“那这样我珍藏的真迹岂不是不值钱了?”
我一瞬间就知道她是谁了。
小学的时候,我们一起用非主流的QQ头像,让我们的QQ宠物结婚,一起画了一本漫画,连当漫画家这个梦想都是一起拥有的。
后来小学毕业,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见面的机会少了,那个曾经总是跳动的QQ头像也渐渐不再闪动。
我们打开了那个很久没有打开过的对话框,聊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童年时光,聊现在的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迷茫。
突然想起陈奕迅的《最佳损友》:
从前共你 促膝把酒
倾通宵都不够
我有痛快过 你有没有
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
保守至到永久
别人如何明白透
实实在在 踏入过我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