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京下着小雨,烟雨蒙蒙的北京城,有一种江南水乡的质感。临时约了一个研究生时候的同学,吃了顿午饭。
席间,她说,前一阵子联系到一个好久没联系的本科同学,好多年不见,她搬去了深圳生活,但是依然觉得做过同学的人,有很多话说,可能还是有过相同的底色。
我和这位同学,其实也是毕业多年未曾再见过。辗转多年,机缘巧合,后来在我到了某大厂后,知道她也在这里,才重新建立了联系,然后我竟然又匆匆离开了公司。
今天这顿下雨天里吃的饭很温暖。大概就像她说的,很多年没有联系过的人,再相逢,可能还是觉得经历过相似的轨迹,对人生都有过一些或多或少的思考,但是在思考背后,又有着相似的三观,可能我们依然是同一类人。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人生兜兜转转,这些年来,很多曾经相遇过的朋友,不知不觉都已经走散了。而还有一些人,因缘际会,又走在了一起。
我和我的同学虽然是研究生时候认识,可是共同在大学里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尽管本科的时候我们不同系,也不相识,可是我们的回忆里都是同一个燕园。
本科的时候,我住在35楼,35楼就像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每次都要和所有人解释一番它的存在。而她住在31楼,那是北大著名的公主楼。公主楼之所以得名,是因为31楼是很多年来校园里容纳女生数量最多的本科宿舍,自然也是美女众多。我还记得大学时候每次在傍晚路过31楼,楼下都是依依道别的情侣,景象颇为壮观。
可惜,前几年学校拆掉了很多老楼,31楼和35楼全部被拆除了。又据说,新的31楼如今分给了男生住。一级一级传下来的公主楼的故事,从此也不会再有了吧。
那是一段在我们心底共同的记忆。尽管,学校已经拆掉了很多老楼,又重建了很多新楼。尽管,和19年前的北大校园,已经大不相同了。可是,封存在我们心底的,还是19年前的回忆。我们认识的31楼和35楼,还是19年前的模样。
我们聊起了很多人生的选择,很多重要的、影响到今天的,在大学里做的人生选择。那时候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大家今天的不同。而那时候的我,尽管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大学校园里穿梭,脑子里却有太多的stereotype,那时候的人生本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是我的选择却带我走到了今天的路上。一些自己都不自知的偏见,常常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个狭小逼仄的缝隙里。
MIT入学之前,会要求被录取人做一个性格测试,然后会给全班人做统计。大致来看,录取到我们项目的人,相似度也很高。可能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别的风格,喜欢招fit的人。就好比leadership lab的教授说的,leadership有很多种,smart有很多种,大概street smart的人都去了隔壁的HBS,留在MIT的人相对的还是要更加nerdy一些。大家哈哈一笑,就像曾经我们大学时候开过的隔壁学校的玩笑。
所以,被同一个学校录取过,在同一个校园里被熏染过,尽管性格不大相同,经历不大相同,但也许慢慢地,我们逐渐变成了相似的人。
同学说,你走之前,回学校去看看吧。不知道疫情之下,是否还可以成行。毕业之后,我曾经也会想起绕着未名湖散步的日子,想起承载了我18岁到24岁里懵懂人生的校园,但却很少回去。那些青春韶华,我们都回不去了。
前一段做完手术,在家里放空休息,重新看了《何以笙箫默》。说来奇怪,我常常隔一两年,把《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版,或者电影版翻出来再看看。单从故事来看,有些情节其实经不起推敲,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翻出来看了很多遍。
我一边看一边想,大概,我留恋的是我自己的芳华,也大概是青春年华里一些解不开的心结。可能这个故事把这些结都一点点解开了。
大学时期,女生遇到了穿着白衬衫的男生,可以抢过他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下自己名字的故事: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而一场家庭变故,让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之后,这两个人竟然都孑然一身地守着回忆度过了很多年。再后来,命运安排两个人重逢,而相遇之后的结局,竟然是圆满的。
从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我心里就一直在说,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一次相信过这个故事。可是今天又突然想,也许很多时候这就是我的思维定式。我每天想抛开自己脑子里有所有的stereotype,现在不正是又被它限制了么。所以,没准在我不曾到过的海角天涯,确实是有这样的故事存在的。
电影版的结尾里有这么一句话:“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是为了让走失的恋人,再相逢。” 大概人生海海,是真的有这样的相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