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任端州知州政绩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07:11 被阅读0次

 包公于公元1040年到端州任知州,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包公为端州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作了贡献。 包公三年的政绩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治理水患 为民兴利

北宋时期西江水患频繁。每当洪水季节,端州城郊变成泽国。包拯到任后,继前人在城西、城东扩筑西江堤围,与城墙连成一体,把西江河水堵截在城南主河道上。同时,指导民众在城郊开渠、凿池,改造沥湖(现在的星湖),排渍水、筑鱼塘、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在城内打井7口,改变居民历年来饮用西江河水或沥湖水的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是储粮备荒 兴文办学

在城内中衙巷与米巷之间,兴建丰济仓,以储粮备荒。为了纪念包拯建粮仓,端州人民把丰济仓所在地命名为“米仓巷”,沿用至今。在宝月台兴建星岩书院,是端州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学校。

 三是为政清廉 品德高尚

包公在端州不仅政绩突出,还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迹。如:包公祠,砚洲岛,包公楼,包公井,包公府衙等共有十三处。其中,七星岩的题字是现在仅存的包拯手迹。

包拯在端州的作为形成了独特的“包公文化”。“包公文化”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史研究上不但很有价值,在岭南历史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广东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相关文章

  • 壬寅六月初十:读史笔记

    明初金坛人史迁,著有《青金集》存世。知蒲城(陕西)县,迁忻州知州(山西),后又任廉州知州(原广东,现广西)。 感慨...

  • 生员作恶,知州被斩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游尚志任山西吉州知州。到任不久,有个叫胡喜的生员前来拜见。 游知州唤他进来,寒喧了几句,说起公务...

  • 乌台

    广东肇庆府,就是古端州,是包公以前管理的地方。大堂的暖阁后面有一口黑井,井上盖着铁板,是出入必经之路。 相传,包公...

  • 七绝 端州包公庙

    聊聊斋 当官为已或为民, 秤在人心称得真。 古庙千秋崇正义, 断无劣吏可称神。

  • 范仲淹与西夏

    抗击西夏何以选择范仲淹 1040年,宋夏战争开始。在越州任知州的范仲淹被朝廷点名派往宋夏战争前线任职。众所 周知,...

  •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转》有感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创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

  • “狂”而不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

  • 苦中作乐的苏轼

    苏轼从中进士的此后十年间,辗转各地,先后担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以及后来的湖州知州,为人民服务,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平顺...

  • 《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感

    北宋煕宁七年,苏轼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得罪了当时掌权的“革新派”在朝廷中遭受排挤,被调往山东密州任知州。但他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公任端州知州政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ys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