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无数次严重说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通过“刺激(输入input-让进入大脑+用人为的方式强化接受信息的强度)——> 储存(输出output-理解后从大脑中出去+反复-让重要的东西变成长期记忆)——> 想起(制造关联回忆起来的契机和线索,用关键词,恋联想法等),每个环节都是必须的,这是根本,各种学习方法也只是在其中衍生出来的更个性的东西。
努力学习的结果,当然指望能获得好成果,很多孩子努力了着,但是就是不见成效,基本就是没有把这3个步骤做到实处,甚至缺胳膊少腿。
其中,学习时的受刺激的“输入”很重要,但是“输出”更重要。
我相信很多人,很多父母都知道“输出”的重要性,但是同时,因为“知识输出“界最有名的方法——费曼技巧,已经深入人心,他指导我们要完成的“输出”方式是“教授”,像老师一样理解后教给别人,于是很多人肯定会自然地认为:
教,是一个人简单完成不了的事,日常的学习输出很难做!
其实,教育科学上,“知识的输出”可不是只有“教”这样一种方式,而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输出方式也不在少数,而且能达到和”教“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1、学习上的“输出”,为什么极端重要?
在用科学解读一个人也可简单实行的“知识输出”方法之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的是“知识输出”的重要性。
学习上,输入和输出是为了生存(学好)的食物和水的关系,为了活下去,水和食物都是绝对不可缺的,而且必须同时得以获得充足的摄取。
看书阅读、受讲等,把知识“储蓄”起来的“输入”是必然的,因为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自己的知识“金库”。
但是一味地输入而不做输出的话,除了记会造成对知识情报的记忆和理解的不牢靠之外,最坏的可能性就是让思考力低下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在科学上被称为“知的新陈代谢症候群”。
简单说就是,庞大量增加的知识情报信息会慢慢“夺取”大脑的容积,而让思考时要使用到部分渐渐“萎缩”。
另外,美国padeyu大学的Carpick博士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指出,“与反复输入相比,反复输出更容易让大脑回路中的情报被定着下来”——在padeyu大学所做的,让不同4组参与者学习语言,1周后进行考试的实验中,中间插入输出(各种测试、习题、提问回答和朗读书写等)的2组在考试中的成绩,远远高过集中于反复输入(看、听)的2组。
我们知道,即使有人可以把整本英语词典背下来和熟知各种英语语法(输入),但是不会说英语的大有人在,而只有在输入的同时,通过无数次对话会话练习的输出,才会真正能试着开始英语的交流。
2、科学上,用在学习上的“输入”和“输出”时间的理想平衡点
在了解了学习上“输出”的重要性后,接下去要了解的重要环节是,“输入”和“输出”的理想平衡时间。
教育科学上,“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是,「输入时间4:输出时间6」,但是这只是相对的解释,还需要分各种场景来考虑。
比如,
基础学习期时——输入:输出=5:5;知识应用期时——输入:输出=3:7;考试前——输入:输出=1:7」,也就是说,随着学习上的深入,提升在输出上所要的时间是必要的。
上面介绍到的美国padeyu大学的Carpick博士报告中也指出,在实验中,进行学习过程中输出行为的被验者们,即使隔开一定期间也能考出好成绩。
当然,输入做的不好做的不多时,也肯定没有输出的事了,所以不管什么学习,首先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输入。
总结一下,
正确的输出方法,不是完美地完成输入任务后再开始输出,而应该是在学习开始后,做好一定内容的输入,继续学习的过程途中,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交互反复地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切换,然后在一段学习任务完成后,做最后的强化输出,在一个周期后再次强化输出(复习+练习、教授等)。
比如,
以番茄时间管理法为例,15分钟学习输入后,5分钟休息前进行一次输出——遮住阅读一遍的文章内容,只看标题思考重要内容;看完(输入)后,边朗读边思考的形式输出一遍,甚至自己设定问题回答等......
如我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及,学习方式中的输入形式为“看和听”,而输出形式为“读和写”,学习过程中,同时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学习方式的并用,或者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方式的切换,效果和效率都会超预期地提升。
3、输出,一个人也能简单且效率做吗?
输出的感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习完后,把自己理解的教给别人,拿出来和别人一起讨论,或者直接做测试考试,总之不像是一个人能简单完成的步骤。
但是,请记住输出的本质,“把输入大脑的东西在输出出来”,只要是符合这个基本的都可以是“输出”的方式,只不过是效果如何的问题。
也就是说,“输出”其实可以轻松地做,一个人就可以简单做。
比如,学习方式上,看和听是“输入”,而想起、朗读、抄写是“输出”,所以看书或听音频时,闭眼想一想看过一段的内容,把理解的要点在自己大脑中成形,或者边看书边读边抄写,边听音频边跟读等,都是简单的和输出同步的学习方式,效果与只是“输入”的看和听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上面的学习时,把输入和输出的同步进行之外,还有按顺序,输入后马山进行输出的形式,比如,学完后马上做大量做习题,然后把题目和解答都大声朗读出来;把笔记重新整理一遍、清晰地书写和修改一遍;合上学习内容,把理解的东西写出来后比对正确,然后大声朗读3~5遍;自问自答自测,自述理解后的要点等,都是有效的一个人可以做的输出方法。
4、一个人也能效果输出的一些方法和诀窍
1)写备忘录博客
学习记笔记是当然的事,但是笔记毕竟只是自己看的东西,如果能让谁一起看,那么笔记能带来更多的学习效果,其中之一就是“输出”效果。
推荐备忘录博客。
笔记终极是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学习时的要点所作的记录,无需漂亮的文字和样式。
另外,做成的备忘录博客也不是为了等待读者的反馈的东西,所以写了就可以。
但是,既然是博客,写了肯定会有人看到,所以,把学习的要点记录下来的时候力求做到正确是基本,为此需要是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正,也便于日后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和留存,就是说,这个过程其实是“输入”和“输出”的反复。
除了备忘录博客之外,还有我之前文章中推荐的方法,用问答网站通过回答问题来进行把当天所学高效“输出”的方法等,感兴趣者可自行查找我以前的文章。
2)边记边考自己
活用说明形式的教科书,边记边想起的反复——边记忆边进行确认测试。
首先看一通学习内容,记住要点,然后,再次看一遍,在看到小标题的时候一旦停住,视线离开内容,想起小标题后面所写的重要内容。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的时候,反过来再重新看和记,直到能只看标题想起重要内容为止。
离开视线OK,用纸遮住小标题下面的内容也行,方法随便。
这样做,也就是“输入”和“输出”的重复,可以让记忆的定着变得更容易。
这个方法,是一位5个月就通过律师考试资格的朋友的学习“输出”方法,介绍给朋友之后,据说效果也都不错,可一试。
3)输入的图像化
你可以试着头脑中让被“输入”的情报·知识·信息等图像化。
当然,这个图像化不是指像画漫画一样的大量作图,而是在笔记上话一个大大的椭圆,把它假定我I自己的大脑,在其中把自己今日学到的东西边想起,边一条一条把重要的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简洁而明白得写出来。
等椭圆中100%全部被填满,表明你今天所学都已经在自己的大脑中留下了印象。
大脑会爱你睡眠中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忆,翌日,同样的做法再画一次。
如果能很顺畅地画出来和写出来,那么说明你昨天的所学的“输出”也都OK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输出”的习惯,能让你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实干到学习的成效,请一定尝试一下。
小结
一个人也能简单做的“输出”的诀窍,当然不止这些,主要的也就这几种。
从科学解读学习的意义上来说,在学习上“输入”比“输出”更重要,不吃东西不行(但还可以喝水),但是吃了东西不消化则肯定不行,撑不了一天就会被胀死,,所以“输出”在记的过程中是和“反复”一样成“犄角”势的重要步骤。
但是也不要把“输出”想的过难,特别是考虑到一个人怎么做学习”输出“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也能轻松获得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