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人物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作者: 8e6efb4e9bd0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1:43 被阅读8次

初读李白的诗篇,只觉得此人除了文采过人之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还在疑惑他是如何从古代数以千计的诗人中脱颖而出,被尊为“诗仙”的。

可随着进一步接触他的诗篇后,顿觉此前的想法过于肤浅。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李白是一个很神秘的人,不管是从他的出身,还是从他的才华,以及他那无与伦比的气魄,无一都不显示他的神秘之处。

从出身来说,他有时说自己是四川人:“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有时又说自己是甘肃人:“白本陇西布衣。”后来在《旧唐书》的记载中,他又变成了山东人:“李白,山东人。”

从才华来说,无论是同时代的“诗圣”杜甫,还是后来的文人,无一不再感叹他的才华无人能及。

杜甫曾这样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当代诗人余光中更是在《寻李白》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谁也不知道李白的才华究竟从何而来,古人对曹植的“七步成诗”极为推崇,可是对于李白而言,怕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呼吸间,就能铸就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然而这些还不算,比他的出身及才华更神秘的,大概就是他的气魄吧。

古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之深,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想入仕为官,李白自然也不例外。

李白在很多诗篇中都表达了自己想要当官的欲望,比如他在《永王东巡歌》中这样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以李白的才华,进入仕途自然是轻而易举。可是当官容易,弃官却难。

几千年来,不知道多少文人为了当官而奋进了一辈子,却大部分都无法入仕为官。

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写道: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宝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哪一个是看得破的?

文人们争破头想要得到的东西,李白却能够云淡风轻的放弃,世人皆放不下的富贵功名,李白偏偏能放的下,这种气魄让人不得不佩服。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神秘之处,才让李白的形象越来越散发着魅力,自李唐起,不知道收获了多少忠实的粉丝。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南朝时期与颜延之并称为“江东第一”的谢灵运,是李白极为推崇的一名诗人,李白曾多次写出赞美谢灵运的诗句,如《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的“谢客临海峤”、《送王屋山人魏万官网于》中的“岩开谢康乐”、《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中的“且从康乐寻山水”等。

谢灵运也有一个极为推崇的人,那就是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谢灵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颇为自负,但是不难看出,谢灵运对曹植的景仰已经到了“滔滔之水连绵不绝”的地步了。

而令谢灵运难以想象的是,两百年后,在他所认为的“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的圈子中,横空而出了一个可以“独得八斗”甚至更多的人,那就是李白。

李白第二次长安时,虽在江湖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却始终得不到进入宫廷的机会。失意之中去紫极宫碰碰运气,这时候曾任太子宾客、同样喜好饮酒的贺知章恰巧在紫极宫,李白立即上前拜见。

说起饮酒,贺知章那可是赫赫有名。

杜甫有一首诗《饮中八仙歌》,此诗专门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从饮酒的角度联系到了一起,诗中将贺知章排在了第一位,将李白排在了第五位。大家都知道李白的酒量,这样的酒量尚且排第五,贺知章的酒量可见一斑。

既能饮酒作乐,又能出口成诗,这两位才子碰面之后一见如故,当时就结为了忘年交(贺知章大约比李白年长42岁)。

贺知章初见李白,便深深地为李白的才华所倾倒。李白把刚写的《蜀道难》拿给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越看越震惊,“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尚未读完便感叹李白非凡人,乃是天上下凡的“谪仙”。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贺知章与李白畅饮,酒醉之际,竟然拿皇帝赐给他的金龟充当酒钱。

李白也极为感动,从心底认可这位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潸然泪下,写了一首《对酒忆贺监》来哀悼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直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尽管与贺知章相结识,李白的仕途之路仍然是千难万阻。

公元724年,李白离开故乡,开始了仗剑走天涯。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可这句话用在李白的身上,却极为不贴切。

根据相关野史记载,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而李白的剑术仅次于裴旻,人称大唐剑术第二。如果说李白弃文从武,潜心研究剑术,相信绝对不会亚于裴旻。

虽然李白也在很多诗句中表达了他对于剑术的喜爱,比如《结客少年场行》中的“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但是李白更加倾向的还是走仕途之路,升官发财,成就一世功名。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可惜,这条路却十分的艰难。

公元727年,李白26岁,身在安陆,与孟浩然结识,当年朝廷颁布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然而当年全国六十三州发生水灾,十七州发生旱灾,朝廷无暇再选取人才,只让各个地方层层审批报备上去。

经孟浩然撮合,李白与前宰相许圉师(因次子杀人隐而不奏被下放到湖北安陆)的孙女结合。在安陆这几年,李白曾多次求见当地长史,请求引荐到朝廷,但因他的才华遭人嫉恨,数次被拒。

公元730年,李白29岁,离开安陆前往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曾结识宰相张说之一张相,又曾拜见其他王公大臣,渴望得到他们的引荐,但最终都是毫无结果。

次年,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后依然无果,身上的积蓄所剩无几,索性自暴自弃,与市井无赖交往。没多久就离开了长安城,到了故友元丹丘的居所打算隐居。但李白不甘人生就这么隐居下去,于是回到了安陆,与妻儿过着白天耕种,夜晚读书的日子。

公元735年,李白34岁,唐玄宗出游狩猎,李白恰巧也在出游,乘机献上《大猎赋》。虽然这首赋所写的内容与唐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境有关,却没有得到唐玄宗的注意。

当年李白再次进入长安城,通过好友向玉真公主献了首诗,这首诗得到了玉真公主的喜爱。这次进入长安后,也随之结识了贺知章。

本以为结交了两位大人物,入仕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然而等了一年又一年,依旧没有皇帝召自己入宫的消息。三年之后,李白感叹“行路难,归去来”离开了长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当时大概就是这么个状态吧。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公元742年,在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强烈推荐,唐玄宗这才看起了李白的诗集,终于注意到他错过了无数次的李白。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之后,连下三道诏书将李白请到长安。

此时的李白,也过了不惑之年,已经41岁了。

按理说这到了不惑之年,许多事情也该想的通透了,毕竟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办事,总要时刻担心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隐患。

可李白不在乎,要是连这些魑魅魍魉、跳梁小丑都在乎的话,他也就不是李白了,他依然保持着不羁之情、洒脱之气。

杨绛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千年前的李白亦是如此。

李白因才华横溢遭人嫉恨,被人进言谗谤,唐玄宗逐渐疏远了李白。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白没有选择去辩解,也不屑于辩解,更不会去讨好唐玄宗重新获得宠信。他只是拂一拂袖,飘然而去。

李白是骄傲的,他不屑于官场的阿谀奉承。

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诗写于他接到诏书,与家人离别之际,本意是要去长安施展抱负了。可这句诗用于他离京之时,竟也无比的契合。

李白并没有因为离开长安而郁郁不乐,公元744年,李白到了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在诗坛留下了巨大影响的杜甫。

彼时李白已经以“诗仙”之名名满天下,而杜甫不过是考不上进士,郁郁不得志的在四处漂泊罢了。

但李白并无倨傲之感,他比杜甫大了11岁,但仍以平辈相交,后来又遇到也未登科及第的高适。三人各自的经历不同,却又在那一瞬间重合,他们一边把酒言欢,谈古论今;一边又心生踌躇,呵壁问天。

尽管追逐一生的仕途受挫,李白也并没有挫败之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下人皆知的诗仙,又怎会因这凡俗之事而丢了洒脱?

李白的前半生一直在追逐着入仕为官,为此他低声下气去求京城的诸多王公贵族引荐,前两次在长安的时候,他为了生存自降身份与泼皮混混为伍。当他得知皇帝连下三道诏书请他入京,那种酣畅与痛快难以言表。

可他进入官场后,才知道原来追逐了一生的梦,还不如不去实现它。当梦想照进现实,李白并没有选择妥协,面对官场的黑暗,也没有必要去妥协。

这才是李白,是我们所敬仰的诗仙!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临终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世人推崇为“诗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fu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