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古代文化
我国曾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我国曾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 我在一个地方想你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23:15 被阅读89次

曾有人用一副对联来形容它:“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

它的魅力令许多人心之神往。

它曾是中国最顶尖的一所大学,曾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在动荡的年月,艰苦的条件,它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

它昔日创造的辉煌就连当今中国顶尖的几所高校都望尘莫及。

对普通人来说,它就像是个神话;对有识之士来说,它就是个天堂。

锵锵锵,说了那么多,要让我们的主角闪亮登场啦!

它就是一一一战乱时孕育出来的一所特殊的大学一一一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临时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应运而生。从1937年8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建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一共只存在了8年零11个月。旧址现为云南师范大学。1946年,三校迁址复员。

这将近9年的时间,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抗战时期重要的科研力量和文献资料,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发展了许多有潜力的后备力量,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当时中国极大比例的智慧力量都聚集在这里。

随便瞟一眼它的师资配备

西南联大教授名录(真是人才济济,挑几个知名的就好),

以下6位依次为朱自清、胡适、钱钟书、朱光潜、华罗庚以及沈从文,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们,这里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下面来介绍一下知名但大家不算熟悉的一些大师:

梅贻琦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闻一多

著名的《七子之歌》就是他写的,每次听到都能让小编感动得大哭一场,可怕…

王力

著名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广西博白县人

吴宓

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陈寅恪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

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钱穆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吴晗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因写了《海瑞罢官》一文,在文革中被批斗致死。不知道海瑞是谁?前段时间《人民的名义》 还把他反复“炒作”了一把,有兴趣的亲可以自己多了解一下。

冯友兰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金岳霖

历史上著名男二号,因痴迷林徽因,终生未娶,巧的是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好友。这三个人对感情的处理方式真是令人折服。

吴大猷

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周培源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据说曾追求过杨绛先生,不过最后杨绛先生还是被另一位大师钱钟书拐走了。

查良钊

现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和近代诗人“穆旦”(查良铮)的族兄。

怎么样?看完这些亮瞎眼的阵容,是不是心甘情愿将双膝奉上?

当然,有牛逼的老师,就会有牛逼的学生,联大八千多毕业生,其中不乏优秀之才:

杨振宁、李政道: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光亚: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

2011年度人物”

邓稼先:

“两弹一星”,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汪曾祺

师从沈从文,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还有前段时间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90高寿的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先生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指导、带领中国钢轨焊接技术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真的向往那个年代啊,人才辈出,出口成章,随便一个闲聊都可以看作是学术的交流。

直至今天,他们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虽然战争年代,物质条件极为困窘,但各系教授和学生始终关注着国际科学的前沿动向,凭着最简单的愿望,最纯朴的初心,为我国科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如今,旧址上的纪念碑少有人垂顾。但这所传奇的大学在许多的人的记忆中依旧不可磨灭。

也许今天,听到“西南联大”这个名字都仍会觉得那是个遥远的传说,可它却真真实实地存在过。

许多人怀疑它、怀念它甚至怀恋它。

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提出了“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

西南联大三校领导,

左起:查良钊(原西南联大训导长)、胡适(时任北大校长)、梅贻琦(时任清华大学校长)、

黄珏生(南开大学秘书长)

时代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较之民国时期的那些名校,我们今日的大学,似乎多了点什么,又少了点什么。

为何那么多人向往当时的西南联大?

抗战中意气风发的中国读书人的象征

也许是今天中国大学的问题太多,离大家共同追求的理想太远,又甚至是令人失望,所以人们才一直怀念它吧。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当时中国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政治文化空前活跃,战前已积聚了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其次,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西南联大的教授多有留学欧美的背景,更准确地把握了民主与自由的精髓;再者,那个年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只单纯地潜心研究,并无任何功利之心,所以联大教授们坚守学术的初心从不曾改变,直至今日,他们崇高的人格仍旧未有超越。

接受过西方开明的教育,联大教授始终坚持着西方现代大学制度最核心的自治与自由。

因此,才有了几十年后,沈从文精辟的回答,

“为什么当时条件环境那么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

“自由。”

如今我们似乎更自由了,又好像不那么自由。

联大的知识分子极其推崇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他们遇到了中国大学发展的好时期。

而现今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的我们,不更应该有能力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吗?可惜我们并没有把自由和独立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仿佛是求而不得。

所以人们才更怀念那时的西南联大,怀念那时候的独立思想,怀念那时候的自由精神。

本文为小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订阅号:文学影视评论

微信号:Literature-221B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国曾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gn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