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道理·心理·合理》作业: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孩子、爱人、同事怎么说话,寻找他们的不合理信念。
李老师在第一讲《道理·心理·合理》中给大家留下了作业: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孩子、爱人、同事怎么说话,寻找他们的不合理信念。我认为这一作业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的人因为不合理的认知引发了情绪困扰和心理冲突,老师要让我们重新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并实践体会学习无处不在、咨询师的本领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提升的理念。
找一找先来重温一下合理情绪疗法主要理念:这一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中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 及糟糕至极等。
本周有幸列席了一次会议,我带着任务观察每位的交流发言。当带着觉察去观察,确实会通过另一个视角发现平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
Z把参加上级会议情况进行了传达,并对提交给她的发言材料质量不高很是不满意,对下次会议的材料提出了新要求。
“你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地写稿子,而不是写流水账,也不是把材料堆给最后一个人,然后汇总后报给我,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态度问题。有人请假居然就只是发我微信,有什么工作也是通过微信向我汇报,你们是几个意思?……
W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说的材料是什么具体要求?什么时候交,怎么交,把这些给大家说明白”。
Z"那我不说了"
W“怎么不说了?我是让你把具体要求给大家说明白”……
两人完全不一样的话风,在工作中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工作思路和态度。
一个是凡事一没有被得到满足,就上升为人身攻击,凡事就是道德问题,人品问题。不合理的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及糟糕至极全都有体现。认为一件事没向她汇报,因为事发突然微信请了一次假就是对他的不尊重,就是对他权威的挑衅。认为他人的一句提醒就是不让他发言。而另一个是以问题为导向,对事不对人,认为工作有误可以在后面加以改进,更多地是能力问题,虽然思想观念上也是重视不够。所以,大家在工作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截然不同。
如果仅仅是给大家的稿件质量提出批评,对大家的工作态度也给予批评,其实大家还是很清楚自己尽了多少心,用了多少力,多少还是有一些不好意思,也有把例行工作再重视一下的打算。结果变成了批斗大会,陈芝麻烂谷子全搬出来了。这样一来,所有的内疚和不好意思都被一番数落和指责带走了。
而W的作风和模式,让大家感到了信任和理解。而会在工作中也会以实际行动来感谢这份难得的信任和理解。
相信他们的生活也会因为所持有的信念不同而天壤之别。
幸福生活,从好好说话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