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家长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与学习有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学习不稳定,是什么原因?孩子智力不差,为什么学习成绩很差?回家作业不能自觉完成,磨磨蹭蹭,如何应对?等等。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分析看,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差,基本上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无非就是下面这些方面的原因造成:
01.上课听讲不够专心
老师上课的40分钟很关键,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多数是因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强调上课认真听讲,是老师,家长经常提醒孩子的话题。但是真正进入课堂,因为年龄小,自觉性差,很多孩子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眼睛,耳朵,思想都不够集中。由于儿童心理特征原因,一节课能很好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讲的是极少数孩子。当然,有经验的老师会时常提醒和引导孩子怎么认真听讲。所以孩子能否在上课的40分钟内,思想高度集中,尽量不开小差,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02.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学习不同的科目所用的方法就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你不能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数学。比如学习语文或数学,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孩子提前进行预习或复习,这样有助于孩子对新知识的更快速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的掌握之前的知识点。而有的孩子就不知道怎么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语文课堂老师会要求孩子动笔做笔记,而有的孩子只知道“老师写我照抄”“老师讲我只听”,却不能认真思考和记忆。
我讲解数学课,是很少要求学生写笔记的,也很反对学生“我在讲你翻书”,“我在写你照抄”的听讲模式。数学课是一种思维高度训练和提高的学科,要求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听懂,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上进行“内化”,然后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学习数学与语文明显不同的一点就是,课堂上学生基本不能看书翻书,必须集中思维听懂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与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加以记忆。我讲课是最反对学生翻课本的,只要我在讲,学生就不能翻书看书。这是课堂规矩,也是学生认真听讲必须做到的习惯。而语文课堂,则很多情况下,老师强调学生手不能离开课本,眼睛不能离开课本,特别是老师讲解课文段落句子,既要听清老师说的,眼睛跟着老师,从黑板到课本,再从课本到黑板。有时还需要不时的在书上本子上做好笔记,把老师讲解的及时写下来,以便课后加强读记。学数学则强调学生能瞬时记忆,课后多动笔练习。这与语文有时要求“死记硬背”学习不同。
所以,学习要讲究方法,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03.没有学习兴趣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他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表扬和欣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习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只有在后面不断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热度。那么如何激励孩子呢?由于文章内容限制,这里就不多谈了。我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完成作业上,哪怕吃饭睡觉上,有一点点进步或改变,就要记得及时给孩子表扬和鼓励!这看似很小的举动,却会大大激励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快乐的时候,家长要切忌过多批评打骂孩子;孩子越是有错误,家长越要有耐心,凡事要心平气和对待孩子。你越对他进行批评打骂,可能就越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烦与痛苦。
所以,如何慢慢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04.基础知识欠缺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新知离不开旧知作铺垫。尤其是数学。学习数学离不开“新知转为旧知”的飞跃过程。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孩子的旧知识不牢,他也就不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包袱过重,这样就压垮了孩子,再讲新课他就听不进去,也听不懂,最后太痛苦了,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课堂上也就经常开小差。
所以,基础知识欠缺的孩子,多难以很快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也经常表现对学习不积极,缺乏兴趣。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的孩子,家长还是尽快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把欠缺的知识尽力补回来。只有孩子的以前的旧知识补回来了,孩子学习新知识也就不吃力了,课堂听讲也就能跟上趟,一切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所以,多数学生成绩差,除了前面讲到的课堂听讲不够专心以外,很多是属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进入高学段的孩子,数学成绩差,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把以前的基础打好。语文英语亦是如此。试想,一个汉语拼音都不会的孩子,怎么能很好地学会汉字的读写?一个连常见字词都不能正确读写的孩子,你能企盼他(她)写出很通顺的句子或作文吗?一个连英语26个字母都不会读不会写的孩子,又怎么能顺利读记好单词和背诵课文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孩子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很吃力。对于孩子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必须尽快“消化”掉,掌握透彻,这样才是祈求孩子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
05.缺乏心理疏导
孩子学习不好,多数会自我放弃,郁郁寡欢。平时学校里同学会排斥他,由于听讲上,作业上不够认真,也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的孩子四处受“刺激”,如果孩子知道改进,会有进步;如果孩子“无动于衷”,甚至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学习只能越来越下降。于是自身可能会产生伤心、自卑等等情绪。此时,孩子需要的是老师,家长及时的心灵上的安慰,心理上的疏导。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更不能打骂孩子,而应该及时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分析心理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才能慢慢“由阴转晴”,由忧伤转为快乐,由自卑转为进取。
观念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上面说的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因素的重要性,找出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孩子的学习才能有进步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