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沟正史的无聊与有趣

作者: 丁若柯 | 来源:发表于2015-03-01 15:14 被阅读597次

    横沟正史这个名字,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推理小说迷无法忽视的名字。他的作品也是无法忽视的作品。
    最早接触横沟正史的书,是《犬神家族》,但是我看的版本却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溅血的遗嘱》,那个时候大概还是世纪末的样子,读初中的时候。
    到了高中,学校有整套的珠海出版社的金田一全集,那个时候哩哩啦啦的看了几本,偶然发现自己读的《溅血的遗嘱》正是《犬神家族》,如果有心的话,其实从人名也能看得出来,但是却始终没有往那个地方想。那个时候虽然有条件阅读,不过还是看的不多。
    至于到了大学,涉猎的更加广,反而更是将这个老古董式的书籍跳了过去,甚至比不上他孙子金田一一的书看得多。
    一晃就到了去年年底,突发奇想的对横沟正史又有了兴趣。原因在什么地方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说看的是江户川乱步,我有一个理由是买了一套电子书。而横沟正史呢?实在想不出来,为了看全图书馆也是去了不少趟呢~不过始终也还是没有看全。不过到了现在的情况,也实在没有兴致再继续看了。对于金田一系列,我只想说“文学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作为悬疑小说是成功的,作为推理小说是失败的。”

    为什么说它的文学史意义大呢?答案很简单。
    现在凡是提到日本的推理小说,远古大神里面肯定有横沟正史的名字,侦探的经典形象里面肯定有邋邋遢遢说话还有结巴的瘦弱男子金田一耕助,推理小说的问题变迁肯定离不开“变格派”。从作者、人物和流派这三点出发,金田一耕助系列就占据了文学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正是这种地位,驱使着后人重新的审读这些文章、重新的发现内在的精彩。当然,落在这里,则是一遍遍的消磨掉它原本的光环,丧失掉它高高在上的地位。
    至于文书品格,则是本文所要着重谈到的内容。其重点就是上文提到的金田一的特色:惊险有余、推理不足。

    如果想到推理小说,我们会想到什么?无论读得多还是读的少,有一点很重要的事,希望最后得到的逻辑链以及证据链都能确凿无疑的指向特定嫌疑人。坦白说,在这点上阿婆的很多小说也是非常的不严格,甚至雷蒙德钱德勒还在文章里面指出来过。譬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凶手所依托的时间的空隙就过于侥幸,这样的犯罪怎么能成功呢?《阳光下的罪恶》同样如此,阿婆对于药剂学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对于安眠药有一种无限的崇拜和依赖,将安眠药当做是麻醉剂来使用了。而让人心悦诚服的一类小说,则是奎恩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而他在文章里面直接面对读者的挑战,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易中天教授推崇《希腊棺材之谜》也并不是没有理由,这个事情曾经我当面问过他,他也说“那是本好书,值得来看”。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件已经不需要侦探过人的大脑,取而代之的则是刑侦。逻辑再厉害也比不过详尽的罪证调查,CSI一类电视的风行,正是体现了现实里面的这种发展。《跳跃大搜查线》虽然是一个喜剧,但是它所呈现的日本警方办案的流程确实很让人受启发。逻辑推理确实有用,但是对于指控嫌疑人,给嫌疑人定罪,还是需要无所辩驳的证据才行。不然,说得再好也只是嘴炮。在这里推荐一本《陆桥谋杀案》,这本同样算是上古的推理书籍,就是将各种只靠猜想和推理的探案方法讽刺的很是到位,整本书基本上就是一本打脸集。上一章侦探有啥新想法,下一章立马出来新的证据来打脸,实在是搞笑。如果非要抬杠的话,古典时期的很多的作品同样是经不起推敲,只能说那些罪犯的心里实在是太脆弱了。能用心布置一个“完全犯罪”的布局,结果一被人识破就自乱阵脚,没有备案的罪犯,活该被抓。
    所以到了现在,各类的推理小说往往不是侧重在核心案件,而是侧重在人物的塑造。这尤其是美国流行的硬汉派最为突出。因为不是重点,在此不赘述。但是应该看到,在那些书里面,案件往往并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仅仅是情节展开的动力而已。这类作品中呈现的,是有关这个案件的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与情感。才是那些作品的重点。
    至于炫学派就是剑走偏锋了,太过了,有的时候不知道该看什么好。

    既然推理小说的类型已经如此之多,为何还要以“推理不够”作为理由来评价他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让我回顾一下我读另外一个作家的经验。同样是高中时代,图书馆进了一整套的《卫斯理全集》,在课业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就一本本的刷着看,也在班里形成了风气,可以与《哈利波特》一较高低。但是只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看过三四本之后,就纷纷表示,这个书是什么XX玩意。那个时候大家读书都还不多,类型小说的获得也不比今天这么容易,但是即便如此,在大家有限的阅读量里面,也隐约觉得,像是卫斯理这种小说不能再看下去了。实在是太糊弄人了,不管是作为科幻还是作为推理小说,前期的摊子铺的天大,将人的期待和阈值调的高高的,结果到了结局的时候,便开始胡说八道一番。拿着超能力外星人之类的敷衍了事。简直就是侮辱读者的智慧,和现在的国产恐怖电影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还是要把话说回来。当结尾出现外星人超能力鬼怪这些当然可以,但是就别打着“推理小说”的幌子招摇撞骗了。像是蔡骏、那多之类的作品,开篇就告诉你不能用着现实生活中的思路去理解文章中的故事,只要按照作者的设计一点点欣赏就行。像是马亲王的《她死在QQ上》同样如此,根本就是一个鬼故事,所以通过硬盘来杀人,大家根本不会有错愕感,看到最后也不会骂娘。但是如果前期没有铺垫,突然说这个案件的凶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行凶,恐怕真的会把书死了,把kindle砸了。

    言归正传,终于要说到横沟正史了。不过先说一句,他的问题比起上面说到的卫斯理真的是轻微多了,他不是敷衍和糊弄读者,而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混淆了文章的重点。

    先罗列下近期读的书:《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犬神家族》《夜行》《迷路庄的惨剧》《女王蜂》《三首塔》。数量上不算多,还没有看全,但是其知名的几本书大致都看过了,对他的风格也有了基本的印象。

    对于他的评价从文章开始到现在一直不高,这也不是什么欲扬先抑,而是有感而发的开门见山。各本书的问题先点出来,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剧透,不想失去阅读体验的,还请回避。
    《本阵杀人事件》是看的第一本小说,内容是古典的机械密室。其中机械还用了两次,一次是自杀一次是掩饰。如果这样结束的话,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故意的掺进了一个毫不相关的第三者。行文的时候将所有的嫌疑都指向了这个陌生人,然后再解出谜底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个不幸的过路人。他的指纹之所以到处都是,是因为他的手被凶手砍了下来。WTF!!!!这个已经不是叙诡了,而是利用文字赤裸裸的误导读者。这部书还是成功的,最起码证明了金田一耕助是个好侦探。后来他便以金田一耕助为主角,撰写一系列解谜推理小说,金田一耕助登场的长短篇总共有77部。另一方面,这本书虽然不是横沟正史的处女作,但是是他战后的第一部小说,可以是为他登上推理小说巅峰的起点。

    接下来的顺序,就是按照出版顺序而非上面罗列的阅读顺序来评价了。《狱门岛》(1947)则具有了横沟正史作品的典型特征。因为不是专门的研究家,我不敢定论说是这本书是否是第一本拥有了如此特征的金田一作品,我只能说这本书里面的元素在后面的作品中都是反复出现,成为了横沟正史的招牌。
    它的典型特征一般是一个大家族,无论现在怎么样,祖上肯定富贵过;因为富贵过往往拥有一栋豪宅许多房间;这个家族一定有一个不太吉祥的传说,现代人的生活始终无法摆脱这个阴影的笼罩。
    在犯罪过程中的特点,则是连环杀人。金田一耕助极少像毛利小五郎一样信口开河的指认嫌疑人,所以也就避免了嫌疑人暴死的打脸情况。案件的发生过程是本书的重点,这个是与一般推理小说所不同的最大之处。他的作品就是靠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死人推动剧情的发展,与此同时,金田一的作用则是若隐若现。读者无法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投入到案件的侦破之中,只是单纯的看着剧中人物的表演。
    在这本书里面,故事发生的场景则是一个封闭的小岛——狱门岛,被害者三姐妹就是来自一个大家族,原因则是牵扯到了遗产的分配,而这个遗产的受益人则是上一代人恩怨的结果。死者各有不同的死法,这个相当好看,而且配合着相应的诗句,更显得神秘与气质。不过让人不满的是,当得知所有的案件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的时候,则是一切无法原谅了。这种偷鸡的处理方式,太过于敷衍了。而最后的结果值得说一下,原本是为了财产采取杀了三姐妹,可是当最后得知所谓的受益人也早已去世的时候,荒谬感和脱力感达到顶峰。所谓的杀人理由,也变得可笑。这是我读过的金田一作品中韵味最足的一个结尾。

    《夜行》(1948)是我看过这几本书里面最为中意的一本。这个故事运用了两个元素,一个是无名尸,同时还涉及叙诡。两者相结合,虽然坦白说最后的解密过程还是有点因缘际会,但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尤其是因为有着叙诡的设计,不合理的过程也是被带过了,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并不存在突兀感。这本书是我最为推荐的,当然,作为横沟正史的作品而言,它也许不够典型;但是作为推理小说,却是相当精彩。

    《八墓村》(1949)同样具有横沟正史作品的典型特征。在这个案件之中,这个村的祖先们被武士们诅咒,这个是不吉祥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回村里继承一大笔家业,这个就是富贵的祖上;同样有一个大宅,甚至还有复杂的地下秘道。至于死者更是一个个的死去,发现尸体检查尸体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矛盾。一旦故事疲软了,赶紧死一个人,然后再是一大堆如此反复的内容。至于最后的谜底的揭晓,更是让人啼笑皆非。金田一耕助在一个类似吹风会的谈话中,透露自己在最开始就已经锁定了嫌疑人,然后就放任她杀死了一个接一个的死者。如果看到这个地方,不知道会有什么感受?这本书在渲染死亡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惊心动魄,算得上是好看的悬疑小说;可加上最后的结尾,顿时感到狗尾续貂,立减一星。而这种狗尾续貂感,在不同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另外让人不满的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写满死者的纸条——结果最后只是臆想中随手写下的,却好巧不巧的被凶手利用,写下这张纸条的也成了被害者,这都那和哪啊。

    上面提到了《犬神家族》(1950)是我最早读过的一本横沟正史的小说,虽然早就已经忘了剧情。这部书因为电影的存在,也是其作品中较为出名的一本。故事从名字——不管是《溅血的遗嘱》还是《犬神家族》——就能看出,这同样是关于家族的案件。推理的过程还算是勉强让人满意,但是问题在于作案手法实在是太过于凑巧。仅仅是上个厕所的时间就要把人杀掉,这样的不在场证明也太有难度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在《本阵杀人事件》也提到过,就是多人犯案。当然,这个案件里面是有人替着凶手处理现场,但是在最初的时候,按照读者一般的思路是绝不会往这个方向去猜测。因为一旦这样猜测,可能性骤然变多,答案也不会是唯一的了。

    说到这个时候,简直无力对接下来的书籍一一点评了,因为其内在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在太类似了。简直怀疑是有一个复印机,换换其中的人名地点,就又能捣鼓出一部作品。《女王蜂》(1951)也是这样的作品。住在荒岛上的女主人公来到了东京,结果她要与之相亲的几个对象接连被杀害。这个故事如果说还有迷人的地方,就是顺便破了女主人公父亲19年前被害的案件。但是,我总不免说这句话,就是其中的证据仅仅是凶手的在场证据。人都杀了,事情都过了19年了,仅仅是一点证据还怕定罪么?这个时候的凶手表现的太过冲动,当然了最后的结果也是被杀,避免了无法公诉的尴尬。至于几个相亲对象被杀的侦破,我根本就没什么印象。通过排查动机锁定了嫌疑人,然后就一切ok。

    《恶魔吹着笛子来》(1951)的情境酝酿的极为出色,侦查过程也有传统警察小说一样的跑断腿的描写,犯罪过程的描写也是环环相扣,往往是推理刚有了眉目,但是关键的证人就被杀了。可问题是,当时候回顾的时候,会发现凶手同样不是一个人,买凶杀人的理由也是牵强。这次的案件本来已经突破了大宅、孤岛这种封闭环境的限制,进入了正常的开放的社会,本以为会看一场好戏。结果最后还是落在了动机论上,一旦揭开了杀人的目的,嫌疑人则是迅速锁定,而作案手法也是一笔带过,似是而非的就给出了答案。这个是让我最为感到遗憾的小说,因为他有一度甚至开始批判现实了,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最熟悉的角落里面,仓促的结尾,让前面的工夫都白费了。

    《三首塔》1970很有黑色电影的气氛。故事也是从一份遗嘱开始,然后遗嘱的受益人开始互相残害。本作的主人公被无端地卷入了其中的案件,被以为是凶手。在他人的帮助下,她开始了逃亡的路程。这其中又有大量的有关于爱情、畸情、性虐待、探秘的过程,一路历险,都已经抛开了主线的杀人事件。但是这段惊险的过程,都已经然人大呼过瘾。但是还是像是上文说道的狗尾续貂,一旦回到了主线,案件的揭秘又是那么无力,白白的浪费了前面的精彩。在这个时候,横沟正史似乎已经不知道读者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一个什么样的书了。

    《迷路庄的惨剧》(1975)的宣传语上标榜“集大成之作”。的确,横沟正史作品的经典元素在这部小说里面都是有所体现。但是经过了前面几本书的洗礼,对于这种程式化的作品已经厌烦了。更不用说其中的案件的发生也好、破解也好都是掺杂着大量的偶然因素,这个是我无法接受的。从他的创作历程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他经历了转型之后,回归最初的一部作品。但是手头缺少更加丰富的资料,我不清楚他的转型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也就无法对这种回归做出中肯的评价。如果转型失败,这种回归就只能是黔驴技穷的表现;而如果转型成功,这种回归则无疑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个总结。

    在上一部分分别谈了看过的几部小说的感受。总体而言是失望大于收获。这其中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毕竟推理小说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读过的看过的早已经远远超越当时的年代。所以,这些小说从现在来看多么的不咋地,但是作为推理小说的基石,却是不容我们所忽视的。当然,仅仅是知道它的文学史意义对于一般的读者也就够了。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年代,想从他的书中得到阅读快感的可能性真的有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横沟正史的无聊与有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np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