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分回答“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一个好问题。”
第五部分回答“对于一个系统来说,什么是一个好问题。”
1.起因
起因是知乎给我推送了一条答题邀约。
我在知乎是一个专注于回答性与性别问题的严肃感情类答主,于是知乎给我推送了这条答题邀约。
额,excel问题,虽然我会吧(证明如下:导入性别+筛选+复制粘贴+保存),但是真的不想去回答。
从中可以倒推出知乎答题邀约的一个逻辑:关键词。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说知乎的问题邀约系统不够完美,也可以说,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个“好问题”,因为它不能被作为居中者的知乎答题要约系统很好的识别到,传递到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身上。
所以,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得到高质量的答案呢?
2.问题
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实现一个需求时遇到了阻碍,于是站在已知的前提上,为未知而问。
试以春节回家为例。
大家会注意到,未知停在了“提前离开公司”“抢到往返车票”这两项上。
可未知并不是好问题,还需要继续加工。
所以,解决春运回家这个问题,被我们细化成了可进行具体询问的具体问题。
3.问谁
确认了问题,就要寻求答案了。可是问谁呢?
作为一名自我驱动的学习者,对于一切问题的求解,应遵循先诉诸于知识与工具,后诉诸于人的顺序。
在具体的调休上,该原则表现为先问制度,后问行政人员。
在具体的买票上,该原则表现尾先问搜索引擎,再诉诸工具,最后问人。
显而易见,在第一部分中,知乎推送给我的某位同学的问题,根本上是出现了明明诉诸知识可以回答,却偏偏要在知识社区诉诸人的偏差。
4.持续探寻
通过以上层层筛选,似乎问题越变越细了,越变越可操作了,是否说明越细的问题就越好呢?
自不必然。
问得详细而细碎的问题,自然是好问题,因为易操作,可解决;但是详细的前提下进行抽象,或者提出一个极其宏大问题也可以成为好问题,因为有长期指导意义,发人深省。
抽象的问题与宏大的问题一样,需要长期的探寻,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解决。
怎么抽象宏大?例如春运问题,可以宏大抽象为这样的问题:中国交通发展现状如何?节假日交通应急如何优化?
如何拆分回答?譬如能够这样回答本题,我要感谢发生在我身上的现象,感谢工作以来的所有经验经历和人,也要感谢自大学到现在阅读的各种书籍学习的各种知识:
对人来说,常怀值得持续探寻的大问题,大疑问,脚踏实地问好每一个小问题,其义自见。
5.系统与好问题
学过SEO的朋友都知道,在搜索引擎眼里,本身是没有好问题,坏问题之分的,搜索引擎希望的是,无论一个人拿着怎样的问题来问,都能通过搜索引擎引导他快速找到想要的答案——并赚取流量费广告费。
所以,涉及到好坏问题的判定的系统,恐怕只有问答社区了——因为他要做问题推介,而不像搜索引擎,做的是答案推介。
所以,好问题坏问题的分辨对于问答社区来说,是一个如何做问题推介系统的问题。
推介系统有深厚的学问,不是短短一个回答可以尽言的,在此粗暴提几点,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还望诸君以此为地图,借此前往——实在疑惑了,提个好问题出来,咱家再细细回答。
题主提到的回答人数,关注人数,属用户行为中的显性行为,当然是可以作为问题推介系统 推介标准的一部分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