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生命健康研究所
从一位有濒死体验的人的演讲中学到的

从一位有濒死体验的人的演讲中学到的

作者: 九月言欢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6:12 被阅读19次

    看了朋友圈分享出来的Anita Moorjani关于自己曾经经历的濒死体验的一个演讲视频,感触太深了!

    Anita曾经罹淋巴患癌,到了晚期,恶性肿瘤已经遍布全身,肿瘤大到在体表都可触及,非常恐怖。在弥留之际,她去到了一个无时间性的世界,感受到自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全然被无条件的爱包围,毫无痛苦。那个经历深深影响了她的人生。在她的自由意志下,她选择了重返人间。当她的灵魂再度回到身体,她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更神奇的是四天内她的肿瘤缩小了约70%,三周后因为治疗造成的身体伤口开始自行愈合,五周后痊愈出院。

    媒体上不乏濒死体验的报道,但是,有过这么一个奇异的经历人们,重回人世后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关于生命的深刻认识,并且整理出来启发大众的好像没有,所以我经常怀疑那些报道的真实性。看完Anita的演讲,我相信她所所说的是真的,因为我觉得普通的人很难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1.每个人要学会爱自己,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对集体做什么,对他人做什么,要付出,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正面的、字清字楚地被正统教育过要爱自己,无条件地爱自己。甚至,在我们含蓄的国度,“爱”的提及,都是内敛而有所顾忌的。

    我们被教育要爱爸妈,爱家人,爱亲友,爱国,爱党,爱世界万物,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爱的前提是要爱自己。“爱”的教育附属于道育,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文化,是有条件有目的的,我们都没有把它看做是一种生命的基础和本性。

    我们受到的教育甚至让我们认为,爱自己是自私的,自私的行为都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真实意愿里,我想任何人都自然地想对自己好,但是我们又得刻意控制、隐瞒,小心翼翼地让这种自爱不会触及到道德批判的那条红线。所以,当我们付出时,取悦他人时,我们内在的能量场是不平衡的。我们潜意识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回报,如果没有,我们就会对没有回报自己的人感到气愤,所以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这是人际关系变坏的开始。

    如果我们能被允许爱自己,找到自己的喜悦,我们实现了自我,我们付出的爱就会变成无条件,不要求任何人的回报了。

    我们的内在会反映到我们的外在,我们内心越爱自己,我们的外在也会表露更多的爱。

    2.无惧地生活,无惧地做你自己。

    现实中,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和决定往往处于恐惧,而不是出于爱。我们的生活时刻建立在恐惧上的,但是因为它很细微很多人根本不会察觉。

    喜欢取悦别人的是因为害怕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被排斥,而不是因为出自对别人真心的爱;选择吃健康的食物是因为我们害怕生病而不是因为看重生命;很多人给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是因为内心不可察觉的对自己未来的焦虑和恐惧而不是出自对孩子的爱。

    我们都认为恐惧其实是有好处的,它能让我们规避危险保护我们的安全。但是Anita认为,真正保护我们的不是恐惧,而是爱。如果我们爱自己,就绝不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中,也不会让别人置身危险中。

    如何爱自己?

    我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让别人的观念和看法阻碍你实现内心的渴望。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不要让别人伤害自己,也不要让自己立于危墙下,我们更不能让别人的言行损害自己的健康。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言论而感到非常生气,有人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话说得在理但是气还是难平,如果你转念一想,人的行为是局限在自己当时的认知范围内的,他们已经尽力了。所以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我们都很容易原谅,而这种谅解是在同理心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出于敌对和抗拒,所以我也可以理解为这实际也是处于爱。

    消除恐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要刻意想办法去消除恐惧,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专注在恐惧上了。人关注什么就会什么东西变得重要。所以我们要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关注爱。爱和恐惧不能共存他们不可能同时存在。我们越爱自己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恐惧会越少。我们不要祛除恐惧,而是用更爱自己来超越恐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位有濒死体验的人的演讲中学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yf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