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
山西宁武县有周遇吉相军的墓,百余年来,河水不断侵蚀,坟墓渐渐快被水冲掉了。
当地人张某可怜他,就带了牛羊等去祭祀,并默默地祈祷说,将军你如此威武,快想个办法把你的坟墓保护住啊。
第二天傍晚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百里内听见有兵马腾跃的声音。又过了一天,将军墓旁忽然出现一座山,有十丈多高,拦截住了冲过来的水,水流到将军墓前就绕道而去了,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二事
乾隆四十五年,当地山洪爆发,有个朱某是将军的祖孙,背着他的母亲就跑,晚上天黑,看不清楚,只顾踉踉跄跄地向前跑,根本不认得路。
他的母亲在背上骂,他说,你有妻子有孩子,妻子可以生孩子,孩子还可以代代相传,你都丢下不管。独独背着我这个老不中用的跑不是太蠢了吗?
周某也全然不顾,只是牢牢地背着母亲狂奔不止。第二天天亮,才知道他和母亲都站在将军墓上,土有几丈高,水不能淹没。虽然走了整整一晚,但并没有三里地。
回家看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安然无恙。他们说,水来的时候好像有人扶着我们上了屋顶,所以得以保全。周围的邻居竟然几乎没有幸存的。
译自《子不语》卷二十 周将军墓二事
木兰秋菊简评:
看完这个故事,不由想大声喊一声:周将军威武啊!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墓地不受侵袭,还可以保护自己的子孙安然无恙。
他的故事事件后来在戏曲舞台上经常上演,名为《宁武关》。
《明史》记载,周遇吉是锦州人,从小就既有胆量又力大无穷,参军后屡立战功,在李自成攻打山西时,他正任山西总兵,当时李自成的军队有他的十倍之多,有人劝他投降,他坚决拒绝,正如戏曲《宁武关》中他的唱词一般:“俺心如铁,意如石,胆如斗,任你随何口,说不转寸心头。”带领军民坚守宁武关。
李自成甚至一度想放弃,最终采纳了部下的意见,不间断地猛攻,城池最终还是被攻破了。遇吉的战马倒在地上后,他徒步跳跃闪转,亲手杀死敌军几十个人。他的身上像刺猬一样被箭射中多处,最后被贼兵抓住,他依然大骂不屈,决不投降。
他的夫人刘氏也是一位巾帼英雄,带领几十个妇女与敌人抗战到底,最后被火烧死。
宁武被攻下后,李自成召集手下商量说:“宁武虽然打下了,我们的将士也死伤了很多。从这里到京师,中间经过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驻着重兵。如果都像宁武这个样子,我们的士兵还能剩几个呢?不如先回陕西休息,以后再来打吧。”
定好日子就要逃走,可是大同总兵姜王襄的使者、宣府总兵王承荫的投降书也送到了,李自成更加高兴。于是决定长驱直入,经过大同、宣府到了居庸。太监杜文秩、总兵唐通打开城门,引贼入城,京师就这样失守了。李自成后来经常对人说:“别的兵镇再有一个周总兵,我们怎么能有今天!”
虽然他最终也不能力挽狂澜,但他的忠义,他的勇敢使他在历史上的长河中格外的耀眼。
据说他的墓地在宁武县共三处,一处位于人民大街西口县粮食局院内,这里也就是周遇吉的夫人和家人们的殉难之处。一处位于城东大河堡村外,原为周遇吉本人墓地,后来因为河水冲刷而被迁走。第三处位于东郊火车站北,从周遇吉原墓址迁来,此处遗迹尚存。
这个故事更是对周遇吉将军进行了神化,他不仅生前可以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死后也可以保佑那些善良的人免于灾难。这也正反映出人们对英雄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情。
将军后人周某在情急之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先救年迈的母亲,即使母亲再三劝阻,骂他傻,他也义无反顾,背着母亲一路狂奔,这份孝心正是作者所赞扬的,也借助神武的周将军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给这份孝心一个表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