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圈该有这一针“兴奋剂”

作者: 潘郎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4:36 被阅读0次

    王成玉出了本《书话点将录》,用水浒一百零八将对应评点当今书话人。翻看目录一看——说谢其章是地暴星丧门神,谢泳是个“矬子”,山东徐鲁是个“小偷”,李传新、王金魁是个“娘们儿”……心想这下王老师是不是有点“玩大了”?“诸位英雄”不会出来“手撕”王成玉吧?

    带着疑惑又猎奇的心理读完,有点失望,发现文章里没“料”。

    一是完全没有我小心思揣度的书话界“绯闻异事”。

    二是基本上是在说所“点”之将的书话观及贡献。

    心想,若是离开报社后写点东西,托王成玉老师走个“后门”,给我弄个什么“母夜叉”也是好的,哪怕封个“答应”,在书话界就有了“身份”。

    话虽是玩笑,但毋庸置疑的是,上榜者都是近现代、近年来直接或间接在书话领域卓有贡献之人。至于书话人与对应的座次、比拟的名号是否合情理,王稼句先生在序里说得明白:这本“点将”本来就是玩玩的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抛开这些“浮云”来看这本书,我认为有三点值得肯定。

    一是对当下书话写作者的书话观及书话方向的梳理与探讨。当年笔者供职于《藏书报》时,曾借“书友沙龙”版面对当时的书话观及书话“搭车”现象进行过专题探讨,许多书话写作者(其中不乏一些书话名家)发表了自己的书话观,其中也不乏灼见,在这本书中似乎仍能寻得一些影子。但更为可喜的是,书中除了梳理众人的书话识见外,还言及其人、其文并有相应点评,以人为中心散点却又集中地探讨了书话圈里书人书话。而所评点之人,囊括了从叶德辉、唐弢先生到80后的眉睫兄,从史的角度、从人的角度、从不同方向加以说明,可谓全面又系统。比如书话历来有史料派一说,而书中的朱金顺、龚明德、赵国忠、桑农老师,都是比较重视史料,尤其是一手史料,他们的书话观、学术精神、严谨态度堪称书话界楷模。

    二是对书话群体性研究更具时代及社会意义。移动网络时代,手机阅读已经逐渐取代网络阅读,更遑论纸质书的阅读了?然而在这样的时代里,却有一群人在读书籍,在写书之书,在写书与人的故事,这不更是社会该关注的现象吗?因此,从某这个角度讲,《书话点将录》所关注的群体以及群体性研究,更具时代及社会意义。这些人不仅守护着旧书旧纸,还守护着被时代渐渐淘汰的优良传统与读书精魂。

    三、读书界缺少像王成玉这样“阿甘”式的傻人。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知道电影里的那个阿甘被人吵笑,被当作笑话,王成玉老师的这本“费力不讨好”的点将录,想必不会出自“聪明人”手中,单是“怕得罪人”一条便可致使书本“胎死腹中”,但这本书面世了,更见王成玉老师对书话的执著,更见他甘做“傻”人“傻”事的勇气,更见他多年的积淀与沉潜,而这些都是我所佩服的。

    王稼句老师说这本《书话点将录》印出后,大概也不会太平。从读者角度,我不怕事大,倒想看看“英雄”们与“封榜”之人的互怼。其实,我个人倒觉得只要是对书话有益,来一场“文人间的撕逼”又何妨,文化界不是“吵吵更健康”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话圈该有这一针“兴奋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g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