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校,老师上课,学生听课,天经地义,习以为常。老师上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大乐事;学生听课,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大乐事。但这样的愿景早已消泯得无影无踪。课堂上的教与学,完完全全成了为别人完成的事,丝毫看不到一丁点儿体现自我的心思和智慧的东西。老师为了什么而教?为了学校,为了名利;学生为了什么而学?为了家长,为了前途。这有什么错吗?但是一切看起来的光鲜靓丽无不来自于外力的压迫。
具体而言,于老师,没有一点成就,有的只是进行时的按部就班和索然无味,以及完成后的不堪回首;于学生,没有一点趣味,有的只是完成时的迫不得已和无可选择,以及完成后的不屑一顾。课堂上,找不到纯粹的老师,也找不到单纯的学生。各怀心机。
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不少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课难上。一是老师的思想与社会脱节,知识陈旧老化而又缺乏学习,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一是学生早已被不同往日的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氛围所浸染,读书学习就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上一个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这样一来,可以想有多少老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从事这份职业?有多少学生是出于对未知的热爱对奥秘的好奇而醉心于学习?

而且,学生在学习上所有的表现都有赖于外力的作用。试想,没有了的所谓的精细化监管,光凭学生自己,是无法企及精细监管后的高度的,这不是监管的威力吗?但这种威力是以阉割学生的心智发展和泯灭学生的自发能动性、创造性为代价的。因为有了外力的强势监管,学生个个成了意志坚定的钢铁战士,他们屈从于外力的强压,不屈不饶,投入到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去,“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血淋淋的口号,足以说明,我们的校园已不是教书育人的净地,而是往来厮杀的战场。
学生的情感呢?思想呢?性格呢?品德呢?人格呢?统统不计,只剩下一样东西特别耀眼,那就是分数和名次。饶毅教授说,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成果吗?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能有未来吗?我们的社会能有未来吗?极度压抑个性的人,都是病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育大量的病人。思想偏激,性格孤僻,品德不论,人格缺陷,只凭一纸高分,就可以闯荡江湖,走遍天下,就可以建设国家?这不是笑话吗?
但这正是现实。这其中为人师表的老师起什么作用?老师基本上无能为力。一个人在乌漆嘛黑的大染缸里,保持自己的清白是有罪的。所以老师们只有随波逐流,追腥逐臭,把自己的良知和理想深埋心底,在无人的深夜,独自分裂、纠结、伤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