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什么是毕竟空和胜义有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什么是毕竟空和胜义有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8-01 11:26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楞伽大义今释》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中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108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义”等义,并以“如来藏识”(阿赖耶识)为归结点。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是经世致用的文化大家。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著有《论语别裁》、《人生的起点和终站》、《金刚经说什么》等共计五十多册。

今天分享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毕竟空和胜义有,二离心意识的修行关键在实证。

一、毕竟空和胜义有

佛所说的唯识法相,说明了凡夫众生的心识的现状,都是从如来藏识的业力流注为因。由无始以来的我执和法尘的遍计所执,和现行的业务互相辗转熏习,生起人我的八种心识现象的作用,所以名为八识

如果能灭掉一切诸识的妄想熏习,不起遍计所执和依他而起的作用,就能顿断业识妄想之流,转识成智。

灭是灭了一切业识之流的流注相,转了幻有妄想种子的熏习,而圆成净智的光明。所谓无生与不生也就是这个道理。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具的种性,和无边虚空的种性,都如换旧更新,由此转了污染熏习的业力而成为净智,阿赖耶识转为真如,乃是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

但依体而立,便说为毕竟空,因为真如自相,的确已经空了一切业识流注之相。唯依用而立义,便说为胜义有,因为真如的体相本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

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

身心(和一切相依为命的物质形器世间)都是藏识(阿赖耶)功能所显现的境界。并无一个另有包藏万有之机的主宰存在,世界上也没一个实际可以被主宰的东西。

所有事物的过程,只有生起、存在、消灭的情形,但都只是现象的作用,在真如自性的根本上,就本来无生,所以无所谓有灭,一切都是自心所现。正像如意珠宝之在盘中,随众生业务观察角度的不同,发现各种不同的色相,而宝珠自身,却自依然无相。

二、离心意识的修行关键在实证

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追溯根源,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就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转变成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

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藏识就是能累积一切业力的根本,意识就是能广为采集业力的先锋。其实,都是根尘相对,一念妄心之所起。当它对内外境界起作用时,便形成了前五识,而前五识的对境未生分别之初,也就是识的现量境了。

因心而有业,但业力的自性本空,如果自心摆脱了能摄取和所摄取的作用,那便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样,就会返本还原,自己归还于清净寂灭的大海水了。

心的真实体相,就根本没有世人所想象的那样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因为心的真实体相,唯有自证自悟,把能觉想的和所觉想的作用,一齐抛却,才能了知它的真实面目。

那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

因为凡夫们的智慧低劣,不能了解藏识是像澄清湛寂的海水。业力的现象,像大海中所起的波浪一样,所以只能用譬喻来说明,使他们依此类通,反求诸已,便可以豁然而悟了。

本次分享两个问题,一是毕竟空和胜义有,阿赖耶识转为真如,乃是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依体而立,便说为毕竟空,依用而立义,便说为胜义有,因为真如的体相本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二离心意识的修行关键在实证,心的真实体相,根本没有世人所想象的那样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因为心的真实体相,唯有自证自悟,把能觉想的和所觉想的作用,一齐抛却,才能了知它的真实面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什么是毕竟空和胜义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hd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