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如何灭掉思维分别的意识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如何灭掉思维分别的意识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8-01 11:26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楞伽大义今释》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中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108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义”等义,并以“如来藏识”(阿赖耶识)为归结点。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是经世致用的文化大家。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著有《论语别裁》、《人生的起点和终站》、《金刚经说什么》等共计五十多册。

今天分享两个问题,一什么是识,二什么是上乘的圣智三相。

一、什么是识

佛法所谓的识,相同于一般所说的精神。但依唯识的精义而言,通常所谓精神,还是唯识的变相作用,所以不能完全依普通知识称它为精神。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是指宇宙万有的全体大机大用,只是识的变化。宇宙万有识变的过程,不外生起存在消逝的三个阶段。

所有的识有几种生(生起)、住(存在)、灭(消逝)的作用?

有两种,都不是思量推测所能够明了的。

什么是识“识”的两种生?

就是所谓流注生及相生。如川流不息地生生不已,名为流注生。因此在发生所有相续不断现象,名为相生

什么是“识”的两种住?

就是流注及相住,如瀑布流注般地宛然相续,才有一切现象界的存在

什么是“识”的两种“灭”?

就是流注灭及相灭,即是相续存在的力量同时不断地消逝,和现象的消灭。

识有几种现象?

一是转相,乃是辗转变化的现象,称之“转识”。二是业相,乃是业力(善业有生乐果之力,恶业有生苦果之力)的现象,称之为业识。三是真相,乃是圣智的现象,称为“正智”或“真相”。

如果广泛来说有八个识,简略来说,只有三种识,一是真识,乃是真相之识,称为“真识”(又名如来藏识)。二是现识,乃是对境所显的现量识,称为“现识”。三是分别事识,乃是能分别一切事物的分别识,称为“分别事识”。

如何才能明了现识所显示的现量境?

譬如,犹如明镜照物,能够摄照任何现象,相来不拒,相去不留。现识的作用也同这个情形一样。

人们面对世间一切事物,最先的接触,不是第一观念,还没有意识分别的生起,这个时候,就是现识的理量境的作用。不过现识和分别意识的交变过程,期间是不容毫发的。刹那之间,立刻就会生起意识的分别作用,所以不能把握现量境,也就无法认清现识的面目。如果认清了现识的作用,就可体验到所说的唯心唯识的究竟道理了。

有人把直觉当作现识,那是不对的。直觉只是意识的率尔而起的分别心,不是现识的现量境,因为有了直觉,便非现量境了。

现识与分别事识,这两种作用会冲突吗?

从表面看,好象这个现行识的现量境完了,才生起分别事识。其实,这两个是互相辗转发生作用,互为因果的。当接触外界的现象时,授受不可思议的熏染,和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就是现识的因。吸收内外处种种的六根和六尘的现象,和受无始以来习惯性的妄想熏染,就形成分别事识的因。

如何恢复真识?

如果要恢复本来真识的自相(如来藏识的真相),只要先消除能接受习气熏染的虚妄分别事识的作用,那一切身心的根识自然消除,这样就是灭了识相。

什么是不着相?

首先就是要消灭分别事物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须灭掉思维分别的意识,这正是其他经典所谓的“空此一念”的道理。

但没有分别意识,就等于木石一样的无知了。但,须知,须知,须知,分别意识,只是由真识转相的第八阿耶赖识中间的一种作用。分别意识灭了,才能见得如来藏包含宇宙万有之机的真面目。

如何灭掉思念分别的意识?

只要把生起相续作用的生因消灭就可以了。因为把所生起相续作用的“因”灭了,自“因”相继而生的“缘”也就自然消灭,那相续作用也就自然无法生存。

相续的“因”和“缘”是什么?

所谓“因”者,乃是基于现量而显的现识转相作用,它依于无始以来的妄想熏染习气而生。所谓“缘”,就是依他而起,从心识中,引起见分分别的境界。

譬如泥团和微尘,泥团不一定就算是微尘,微尘累积才构成了泥团。如果说它是两物,但泥团其实就是微尘累积而成。如果说它是一物,但它们却是两个形体,所以泥团与微尘本质上虽然相同,现象上却有差别。

又如,金子做成的任何器皿,器皿的作用性质不同,而并不失去金子原来的性能。

所以现识所起的现量境,一转而引起分别事识等的作用,都是如来藏识(阿赖耶识)真相转变的转识所形成的。如果如来藏和转识等的形成作用,根本是两回事,那就不应该认为如来藏识就是转识等的因子。

如果认为不是相异的,那转识等所形成作用的现象灭了时,如来藏也就跟着灭了。事实上,转识之间,有变化坏灭的迹象,但如来藏识的自相,却是不灭的。要知道所谓诸识灭者,不是如来藏的自相消灭了,只是转识业相的流注现象来了了。

如果如来藏识自相也会灭的话,那如来藏也便是有生灭的了,果真是如此,那就等于外道的断见理论。

二、什么是上乘的圣智三相?

就是: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1)无所有相:乐于修习声闻、缘觉以及外道的境界,才得生起。

(2)自愿处相:过去诸佛,都从菩提大悲心流露,自发的大愿力所生。

(3)自觉圣智究竟相:对于一切法相,都无所执著,自得如幻三昧之身,遵循一切诸佛修行所趣的诸地,次弟而行。

就是由小乘到大乘,自出离世间到不出世间的佛法的历程。初得无所有相,是证空果,但这是偏空,不是圆满解脱知见,必须“智”“悲”双运,方能进入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再进修一切诸佛自愿处相,才是大慈悲力,完成福德的准绳。

但空有妙圆,智悲双运,虽然有解脱知见,而福德智慧尚未圆满,所以最终要以修习自觉圣智究竟之相,才得证入佛地。如不能先证无所有相,即不知依空起用,便不能完成自觉圣智究竟之相。如只知沉空住寂,偏而不圆,便成为小乘的界位。悲愿无穷,缘生不舍,又是菩萨修途的自障。

一切佛法,毕竟只有一乘,偏空或著有,都不是修习佛法的正途,唯有完成圣智三相,才是佛法真实的归地。

如何净除妄想的流注?

如果要净除自心分别妄想的流注,是渐修而净的,并非是顿然而住的。譬如果木,是渐熟而成,并非是顿然而长的。

可是又不尽然如此,譬如明镜,顿时显现一切有无的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分别的流注也是如此,要顿时呈现无所有的无相清净境界。如来为从生净除自心流注的习气过患,也是同样情形,要顿时呈现不可思议的最胜境界。

如何觉悟自心?

要知能摄取的自心现量,和所摄取的妄想境界,便应离群索居,不为习俗所拘,而且断除睡眠,从朝至暮,自夜达旦,修习自觉自悟的方便法门。同时也要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以及舍弃声闻、缘觉二乘的学理和境界,一心勤求通达自心现识所生的妄想情状。

为什么念佛的珠子是108颗?

可能就是因为本经的108个问题而来,对于后世密宗所用的数珠,统统采用110、120不等,则含有圆满的意义。

本次分享两个问题,一什么是识:佛法所谓的识,相同于一般所说的精神。但也并不能完全依普通知识的精神。非常关键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如何灭掉思维中的分别意识,只要把生起相续作用的生因消灭就可以了。因为把所以生起相续作用的“因”灭了,自“因”相继而生的“缘”也就自然消灭,那相续作用也就自然无法生存。

二上乘的圣智三相:包括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 如何灭掉思维分别的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sr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