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什么是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什么是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7:15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楞伽大义今释》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中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108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义”等义,并以“如来藏识”(阿赖耶识)为归结点。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是经世致用的文化大家。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著有《论语别裁》《人生的起点和终站》《金刚经说什么》等共计五十多册。

今天分享两个问题,什么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二什么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一、什么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五法”是指名、相、分别(妄想)、正智、如如。

所谓相者,当眼识所照的,便为色,当耳、鼻、舌、身、意所照的便名为声、香、味、触、法,这些统称为。于是自心妄想起,便对境依他而起,设立各种名词,用它来表示这些现象。比如象马舟车男女等名称,都是妄想分别所生。

什么是正智?

不是名和相的境界,是了知所表的名相本身,根本了不可得。名相和妄想分别,犹如往来过客,生灭不休,并无真实可得。

所以,大乘菩萨,依此正智,不执著于名相。也并非不立名相,只是要舍离有和无的二边见解,既不主观执著,也不武断否定,因为他们了知名相根本不自生,这就是如如。

“三自性”是指妄想(遍计)自性、缘起(依他)自性、成自性(圆成)。

妄想自性,是由于着相而起的。首先从缘起自性,依内外境的所缘而生起一切事和一切名,便构成行为上所表现的事机和名相。由此就执著以为确实有事和有名的二种自相。

证得如来正觉者,便于此中建立法相,这些都是自心执著名相的现象,和自心执著的现象。所谓执著名相的现象,是说人们对内外诸法的执著。所谓执著事相的现象,就是执著于自他确有内外等等的事实。

执著事和名的二种妄想自性,都是由于依因仗缘而生起的,所以就名为缘起自性

如果舍离名相和事相等妄想,内证圣智,以及自觉圣智所行的境界,就是成自性,也就是圆成自性的如来藏心。

“八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既然无我,那又是谁在生灭?

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善法和不善的因,它能创造六道众生生死的因缘,譬如能变幻术的伎师,变化种种人物,他所变现的各种东西,却没有我和我所的作用。一切愚夫,因为不自觉内证其中的道理,所以遇根、尘、识三缘各合,就随业力而入各种种类的生趣了。

之所以名为如来藏,是由于和无明等七识(第七识名为末那,是俱生我执意根和异熟等作用,合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共为七识)同时俱生。犹如大海中的波浪,重重连续,长生不断,如果远离了生灭无常,觉知无我,便内自证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八个识是妄心的分层作用,而妄心也是八识的总名。所以依心论识,妄心如演戏的技师,意识如戏中的配角,而前五识的作用,如一群善于变演戏法的戏剧班子,这些人物组合演出身心的种种现象。用自己的妄想,来欣赏自己,或悲叹自己,所以说妄想是演员又是观众。

其实演员和观众,幕前和幕后,堂上和堂下,都是一群剧中人,曲终人散,依旧是一片虚无。

“二无我”指人无我和法无我。

什么是人无我?

离了无始以来妄想自性所执著的我,和由我所引起的所作所为和所想等。那些由五阴入聚所构成人我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无始以来的愚痴,和爱欲所起的业力所生。

例如由眼和眼色尘等的摄取、领受和执著,便生起眼识的作用。其余诸根的作用也是如此。身心一切诸根,以及器世间的物质,和能藏一切种子的阿赖耶识,都是自心所显现的现识,由于妄想的遍计所执,显现出种种的法相。

寻其根本,都是在刹那不停地生灭灭生,犹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之间,辗转相续,似有而无。

无奈的人们自心躁动和犹如猿猴,喜欢逐臭如飞蝇,像风火一样的毫无厌足地吞灭一切和自己,而这其实都是由无始以来的虚妄习气所形成。

在此中轮转生死。

如果善于观察这种实际情况,便了解根本上都无实在的我存在,这就是人无我的智慧了。

什么是法无我?

如果觉知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二入(六根与六尘互相涉入,如眼要对色,即能见色则名眼入),了解自性本来如如,而阴、界、入等本来就是远离我和我所的。其所以有阴、界、入的积聚而为身心,是因为被业爱绳索所缚,辗转相缠,互为诸缘,所以便生出诸相。

实际上,其中就本来没有流动着的生灭来去之相。一切诸法,也是如此,本来就远离自他诸他,没有实法可得。其所以形成虚妄不实的妄想之力,只是自性本来就远离所生的作用,并非圣贤的境界。

为什么?

因为心意识和五法中的名、相、分别等,它的自性本来远离有无,并非真有实法可得。大乘菩萨,若能分别了知法无我,不久就进入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之位,住于无所有之地而观一切法相。再由此渐进,超过九第菩萨之位,最后进入第十法云地,在其中建立无量宝藏庄严的大宝莲花王似的大宫殿。

其实这些境界,也都是在自性如幻三昧的境界中修习所生。

由此再超过佛子地,到达自觉圣智的境界,便得如来法身,彻底了知法无我相,这就是法无我。

二、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三界唯心,唯心精微,能造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四大缘合,就造成色相的差别,四大和所造的色相,它的能造和所造,都是唯心妄想能取和所取的功能。如果能了知能所二种,都是妄想,就会舍离物性有无的二边见了。

只要觉知自心现量,便知所有妄想,都是由自心所造成的行为所生,离了唯心自性,却本无妄想的自性。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诸法,既非是常,也不是无常。如果不能觉知一切诸法,都是自心现量,就会堕在有无二边的恶见里,相续不休。

本次分享两个问题,一是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无我:五法是名、相、分别、正智、如如;三自性是缘起自性,妄想自性,圆成自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二是三界唯心心外无法:一切诸法,只是自心现量所生,能取和所取的两种境界,都是此心的流转现象。此中既没有我,更没有我作的依存。三界之中,上至梵天,乃至万有一切诸法,皆是心外无法,都是自心之所显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楞伽大义今释》什么是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fg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