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圈里有没有朋友这个问题,相信天天盯着手机的各位,早就心知肚明了。
下面这段话,是之前一位网友关于“朋友圈里都是一些什么人“的一个心得体会,我只简单地做了一个归纳。
中心思想,完全忠实于这位网友的初衷和本意。
那是一群暗中观察者。
看到你的成就,心里会由衷的感到不爽。旋即便会给你打上炫耀的标签。继而,拂袖扭头无视。
那是一群谄媚者。
看到领导(当然是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那种)发个动态,一定会“争时间抢速度”地献出自己那并不怎么值钱大拇指。生怕落于人后。
那是一群“忙碌”者。
忙碌到一天到晚刷手机,就是不刷你的原创文章。你的原创,无论是短还是长,都不可能引起他们任何共鸣。
那是一群漠视者。
看到你分享的快乐瞬间,鼻子里哼唧一声,“这孙子又出来嘚瑟了。”就差把酝酿已久的口水,喷到手机屏幕上了。
那是一群很有“爱心”的人。
就盼着可以看到你诸如“信用卡欠费”、“半年找不到工作”之类的种种坎坷。唯有这种他们心里所期待的变现,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感。
所以,如果把朋友圈当成“朋友”组成的圈子,那可能会让我们很失望。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亲人,不会为你的成功和幸福而鼓掌。
他们不是现实生活里,谈笑风生的伙伴,不会跟你形成任何共鸣。
以上是把网上这位网友的分享,略微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觉得很有同感,分享给大家。
的确,把世间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是高人,很牛掰。
在我看来,更牛掰的人,是能把世间事,不但看得很透彻,还能说得很清楚的那种。
我们似乎都可能有与这位网友一致或相似的感受。但是,又一时半会儿,用一句两句都说不出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差距。
之前,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朋友圈展示的内容,设定为“仅展示三天”?
今天,我就告诉告诉你:
把自己高兴的事情,如果分享错了地方,比如这个“微信朋友圈”,就会变成了显摆。
把自己痛苦的事情,分享错了地方,就会成为圈儿里绝大多数“朋友”们的笑柄。
所以,对于一个现实生活中总有“嘚瑟”意愿,并且,遇到一些滴滴摸摸(就是很小很小的意思)大小的高兴之事,憋都憋不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狗肚子装不住二两香油”的那种人,“特快乐”或“巨痛苦”的事情,只能让它有三天的存活期。
绝对不能够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圈儿里“朋友”们的痛苦之上。
同理,咱们也不愿意把自己那些丧气的东西,晾晒在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的朋友圈里求同情。
这样,既不讲究,也不仗义。
与其为了不碍“朋友”们的眼,而手动去一边写一边删,还不如让“机器人”替咱们把咱们想要办的事儿给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