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进京赶考的这年年底,大理寺丞程文应回眉州青神瑞草桥省亲(程文应出生在巴蜀第一王蚕丛氏故里,今天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程家咀,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对瑞草桥有详细考证),专程去苏家拜访总角朋友苏序,苏洵就当年在开封府的鲁莽行为再次道歉,言语上诸多冒犯,还请程世伯恕罪。大家都认为这兴不过是一般礼节上的往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苏洵的二哥苏涣有个同学叫孙抃(字梦得,北宋眉州人,天圣初与苏涣同榜进士,后官至副宰相),出身眉州名门望族,与程家和苏家交往密切。程文应走后不久,孙抃来到 苏家找苏涣,要拜见苏世伯,为苏洵说亲。
苏涣:“你说的是哪家?”
孙抃:“大理寺丞程家。”
苏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还有哪一家,眉州就只有一个大理寺丞程家。”
孙抃一向为人忠厚,苏涣不认为他在开玩笑,便回答道:“我三弟成天四处游荡,不求上进。乌鸦配不上凤凰, 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好不好?”
孙抃立即争辩道:“你知道,我从来不开玩笑,原来我也是你这么想的。但程世伯回开封府之前 把我叫去讲得很清楚,我才领命而来。”
苏涣:“如果这门亲事能成,是我三弟几辈子修 来的福,我们也是求之不得。可惜的是程世伯不了解我三弟的为人,了解了我怕要失望的。”
孙抃:“程世伯就是了解你三弟的为人,才嘱咐我来提的亲。”
孙抃随苏涣去拜见苏序,说今天是为了给苏洵提亲 而来。奉上香茗,大家分宾客入坐。
苏序:“不知孙家少爷提的是 哪家闺女?”
孙抃:“小侄今天是受程文应程世伯委托而来,对象就是他家的独生女。”
苏序听完哈哈大笑:“罢了罢了,我那浪子三儿和程家闺秀,这哪有可能的事。”
苏涣知道父亲会这么说,担心孙抃丢了面子,不好收场,心一直悬着,随时准备打圆场。
哪知孙抃好像早有预料一样,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苏洵的事,程世伯都知道。苏洵进京赶考,在开封府他们就见过。”
苏序:“就算见过又怎样?他了解我那三儿么?”
孙抃:“程世伯说三弟忧国忧民,天生一幅侠义心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不定将来还真正能为国为民做点事。总之程世伯是很欣赏他。”
苏序端起茶杯,慢慢的品茶,顾此而言他,一幅完全不可能的架势。
孙抃这个媒人也不好当,只有变被动为主动,问道:“苏世伯还认为门不当户不对,有攀高枝的嫌疑对吧?”
苏序还是不说话。
孙抃:“程世伯跟我讲过,苏家不富足,但能把节余的钱粮用来接济亲邻好友,积德厚其子孙必贤,清贫更能励志,三弟苏洵就是个有大志并且意念坚强的人。”
苏序苏老爷子考虑了半晌,终于表了个态:“程老爷子年过半百,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也许他看人比我有准头,就按他说的办吧,这对我家三儿也许是件难得的好事。”
苏程两家的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