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当当网购买的《曾文正公全集》到货,一共十六册。因回来晚,简单翻了一下分了分类,从感兴趣的开始研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90842/d8065e991d4f7e2d.png)
第一册至第三册:以奏稿为主,暂时先放一下。
第四册至第六册:为十八家诗钞,关于各家诗词抄读。
第七册至第九册:经史百家杂钞,关于经史百家抄读。
第十册: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诗集、文集。
第十一册至第十三册:书札,即往来各类信件,批复等;
第十四册:批犊 杂著,读书学问及注解。
目前计划先研读的是第十五册(读书录和日记类钞)和第十六册(年谱),主要是全集内容太多,比较感兴趣的是曾文正公读书注解以及求学治道的心得,因为文正公将这些都做成了日记类钞,注明了时间,配合年谱可以对应起来。
然后计划读十一册至十三册的书札,可以读出其为人处世的学问。
最后十四册及第十册,其余的暂无计划,待读书的深度再定。接下来会每天把研读的心得写成读书笔记。
读书之前,对文正公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多,却又多次涅槃的人。
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而推行洋务强国。因而站在不同时代、不同的阶级立场,赋予了他不同的身份和人格。缕了缕大概有以下几个阶段:
二十世纪初,对反满反帝的革命者来说,他是满清走狗、镇压革命的反动派,因而文化界对其口诛笔伐也是自然。
辛亥革命成功后,推翻了清帝的封建统治,“造反”的革命党人也逐步转向了“安邦治国”,曾国藩的形象就变成了国家中兴、维护内政的基石,所以成了治军及训政的楷模。
作为有着士大夫情节的蒋介石,对曾国藩推崇备至,将其《语录》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将其作为反共军事围剿领域的指导思想,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随后,蒋介石政府又从文化领域将曾国藩的思想用作于社会价值观及社会道德的重建,并为了区别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将曾国藩塑造成了“正统文化的捍卫者”以打击信仰马列主义的中共,因而曾国藩的形象又获得了一次凤凰涅槃式的转变。
所以,作为回应,延安方面就以曾国藩作为汉奸刽子手的身份进行反唇相讥。此时曾国藩就被骂为“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一切对外投降、对内屠杀的反革命的汉奸刽子手们的安内攘外路线的第一个大师。”
90年代以后曾国藩热再次兴起,这波浪潮中曾国藩的政治符号意义大为削弱,转而被商界炒作成为“成功学”的典范,“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从传统历史中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典范,曾国藩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近几年,又有一些文人或政客对曾国藩热口诛笔伐,主要是抨击那些炒作曾国藩的别有用心之人,将其上升到阶级斗争的层面,力图让大众理性认识,切勿全盘照收,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蛊惑。
抛开阶级立场和他处的时代,与其他名人相比,曾国藩的成功更加具有借鉴意义。他在家书和日记中,记录了他修炼的全部过程和所有方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操作性。而我们要学的是深入解剖他是如何走向成功与辉煌、是他如何修炼和改造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时也超越了同一时代的精英,并最终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