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杂记(一)

作者: zbcao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04:36 被阅读8次

    村子叫曹家村,现在因和邻村洪家村村委会合在一起,更多时称洪曹村。曹家村大概百来户人口,但还有一半的胡姓与洪姓。大概是最早曹氏祖先迁来此,冠以此名的吧。

    曹氏从哪迁来,众说不一,村里最老的长辈也说不清。前两年修族谱时,说是从远隔十来里的曹家嘴迁来的,但平时毫无联系,遂有人说是找靠山才扯上的关系,如李唐扯老子为祖,朱明伪为朱熹子孙。

    农村找靠山也是有这种背景环境的。比方隔几个村子的万安村,人多势大,打起架来,旁边村都有些畏惧。村里要是谁家娶了万安的媳妇,平时走路都是挺直了腰板的。村人喜欢争些小利,邻里争地经常爆发矛盾,但家有万安的媳妇的,盖的楼房就敢多飘些飘台,有的差不多以马路为自家庭院。开始村人都有些意见,爆发了点口角,但万安的媳妇打电话喊她家兄弟亲戚来了几车人,大伙也就背地议论议论了。

    说起村里打架,印象深的还是读小学去洪家村,会路过一家农村医疗合作社,其实就是个体的小诊所,前面是医馆平时能看到两村的老人小孩感冒打点滴,后院在一条小路也有个门,但一直锁着,庭院深深。好奇问同学,说是里面关了个神经病。回去问爸妈,知道了那林医生居然是有两个老婆的人,而后院住的就是他前妻。说是老早以前,洪家村和隔壁张家村打架,各扛着锄头,洋铲等农具械斗,虽不至血流漂杵,但最后村口那条河都染成红色。所以洪张两姓世代不婚。但林医生这个前妻却是张姓,据说是这个犯忌讳了,才发病的。但具体的我也都没考究了。

    回说曹氏祖先刚迁来才十几户,其外便是水田了。水田方位当时也是按数量冠名的,三十亩,八十亩,至多到一百亩,然后还有东边的后园里,这边有许多菜园。但那时常发大水,在我小时,秋收谷稻也是船运的。所以有时西边田地也笼称圩上。我喜欢听奶奶讲她以前的故事,当时她会撑着船去摘莲子,采菱角,还教我以后遇风浪时,船头要正迎着风波,这样船才不会翻。

    而莲子当时是成亩成亩栽种的,留得残荷后,老熟的莲子摘回,要剁去黑壳,妇女无事便带着小孩剁着挣些零用,所以那时小孩常能看到双手十指常有三四只缠着创可贴。但最后下来也就两三毛钱一斤,而手巧的小孩一斤也得耗去几天的休闲时间。我四五岁时,家里常去一位婶婶家剁莲子,村里才刚有一两部电视,她家电视机每播报天气预报时,我总耍着小聪明把下面要播报的省市背出来,一时咸以为奇,现在那些婶婶夸我会读书,还总说:那时剁莲子时我就看出来了。

    江南水产丰富,但要我觉得好吃的还是菱角。周作人也写过相关的文章,要好吃有时也有点讲究,如莲子若趁早晨露水,嫩嫩的吃着才好吃。而菱角可生吃可熟食,我喜欢熟食,黑黑的翘着两只牛角,对半咬开,再大的两口也足矣了。而和莲花一样,二八少女轻舟游嬉其中,增了不少诗意。我就很喜欢唐皇甫松的《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菱角来卖一般倒是婶婶阿姨,但深巷早时传来江南软语的幺卖声,加之儿时美好记忆,自觉是比诗词中江南少女卖花声还诱人的多。和早时卖豆花,日居卖麦芽糖的老汉敲出的“dingkedingke~”,可谓童年三声。

    买麦芽糖我们称兑糖,经常还在抓蝴蝶蜜蜂的时候,老远听到这声音就赶紧回家翻箱倒柜,看有没有破凉鞋破铜烂铁,找到了,然后又寻着这声音跑去,往往听声音在附近,但跑去这条街不是,那条街不是,可真让人焦急,生怕老汉走了。等他切糖的时候,又总感觉切的少,怎么哀求也不肯多给,但糖接过立马进嘴,粘着牙的时候,又足够我咧嘴笑一些时候了。那可真是焦急又开心的一段岁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庄杂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wm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