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3/78e4fca7392795ff.png)
一个月前,我爸喊背部疼痛,游走式地痛了两周左右。
以为是老人普遍的腰酸背痛,给他贴膏药,拔罐,捶背,买药。
但是都不起作用,他自己是个“赤脚”中医,平时很不喜欢吃西药或者去医院。如果不是痛到顶不住,他不会妥协地跟我们去检查。
县城一查,说心脏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确认轻重程度,要去市里。看心电图单子上写着“心肌缺血”,心里有些茫然又有些害怕。
医生又来一句:“查了看需不需要做搭桥手术……”。更害怕了,当时恨自己不是个百科全书,后来四处找人懂问了问大概情况。
一夜没睡踏实,第二天闺蜜在医院的姐姐给了建议,让去市里查一查,不严重就回来吃药治疗。默念着这个结果,去了市里,结果却是严重,需要手术。
于是在市医院呆了十几天。这些天里,老爸基本一直在挂瓶。那种放在床头的输液泵,一针管药要输几十个小时,每小时只注入体内2毫升或3毫升。
此前,老爸从没输过液,也很讨厌医院。但这一次,他乖乖配合治疗。挂了几天药,身上没那么痛了,也就更配合了。
同时又会很忧伤地对来看他的人说:“像牛儿一样被拴这了,厕所都去不成。”
又说:“人老了没有用,挡事(占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3/4d21699a33d2c3c7.png)
即使有我们寸步不离地陪伴,他仍然还是受了许多煎熬折磨。
第一次造影手术后,手腕动脉只能勒着,于是手肿了一夜,痛得难忍,吃止痛药撑了一夜。第二次搭桥手术,手肿得好一点,但还是痛了好多天。
不可避免地老去状态,发生最多的是生病。老去的器官零件都在发生变化,只能修修补补。
如果只是平时在家吃点药就好,那还算不错。就怕住进医院,接受各种“折磨(救治)”。
如果说老去不生病就不狼狈,那也不一定。
昨天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拿着电费卡四处找人问怎么交电费。
只因电表换成了手机交费那种,小区物业不能再代缴,要么自己在手机上交,要么去镇上交。
说起来是方便了,可是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又不方便跑很远去交费的老人,顿时就狼狈了。
总有人说“优雅地老去”,以前听的时候,还天真以为真可以优雅老去。最近看到蔡康永说:“为什么要强调优雅地老去?不应该是接受狼狈地老去吗?”
突然觉得他的说法并不悲观,鸡汤说的道理,有时候只是大范围的口号和激励。真实的生活,一点一滴,冷暖自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3/6e7db840594cb31e.png)
老去后,不管穷还是富,都会有狼狈的瞬间。区别无非是程度大小、时间长短、表现状态不同而已。
有个新闻里,90多岁的老爷爷出去后迷路了,打了110,给送回家来。
老太太训他:“看吧,又找不到路回家了吧!”
老爷爷说:“哪有啥,又不是第一次迷路了……”
大概就是这样的对话形式吧,老爷爷的态度就很坦然了。人老了,就算在家门口迷路、也不算什么不好意思的事。
每个人都要老的,我老去走,你老着来罢了。你觉得我老得狼狈,将来也会有人觉得你老得狼狈,早迟的区别罢了。
如此看来,身处何地,接受什么样的荣耀或狼狈,不用刻意在意“优雅”,因为这个词的代名词,有时候又叫“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