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同朋友关系、亲密关系不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世界上唯一指向分离的一种关系,父母总是期望着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能贡献的人,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她所做的一切就在为了保证孩子离开温暖的家,去向更宽广天地的时候,能够具备生存和生活的技能。就好比小鸟总有一天要离开巢,当她离开家的时候,鸟爸爸和鸟妈妈希望它能展翅高飞。而让孩子能“飞”起来,最重要的软技能就是情商了。
情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孩子将来在工作中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因为过去的研究显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一个公式,智商和情商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是1:2,情商比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跟技术要 重要 得多;同时对一个人未来是不是一个快乐的人,能否经营一段幸福的婚姻,都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因此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
台湾心理学家张怡筠一直主张,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孩子最喜欢最重要的情商教练。事实上,从宝宝第一天来到您的身边开始,您就已经开始在做孩子的情商教练了。
要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练,就必须首先了解下孩子的亲子关系—Relationship。
和DISC的四种行为风格类似,在正面管教领域也有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早期决定是怎样影响我们的个性的,以及这些个性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
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佛,把它归结为四种生活态度取向:第一、力争优秀。第二、控制。第三、取悦。第四、安逸。
我们用四种动物来比喻,分别是狮子、老鹰、变色龙和乌龟,它和DISC几乎一一对应。
在正面家长课中,我们需要至少1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以探寻你的生活态度取向,群里的小伙伴们,可以和我一起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下,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天的忙碌下来,你已经非常累了,这时门铃叮铃响了,快递员送来了四个包裹,这四个包裹分别是:
① 意义不重要 对应C
② 批评羞辱 对应D
③ 痛苦压力 对应S
④ 拒绝抛弃 对应 I
很显然,这四个包裹,你都不想要,但是你只能退掉一个。这个第一个被退掉的盒子就代表了在压力状态下你可能的生活态度取向。
力争优秀的生活态度取向是说我必须要更努力的赶上,甚至是做得更好才可以,我最讨厌无意义和不重要。
控制的生活态度取向的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他的信念是:我必须控制自己和局面,这样我才不会觉得被批评。
取悦的信念是:我要讨好别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可以,最好不要拒绝我。
安逸的生活态度取向是:在面临压力的时候,特别想要避免压力和痛苦,只有这样才能ok。
以我自己来举例,工作中,我的生活态度取向是控制,对我来说,在潜意识里能够避免批评和羞辱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我会对批评非常的敏感,别人的建议在你听来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在我听来可能就是批评甚至羞辱。于是我的控制模式就来了,老鹰翅膀就炸出来了,我想控制的其实是自己和局面,不是别人。只有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的时候,我才觉得安全,才觉得是ok的。不幸的是,别人却往往把它理解为对他的控制。于是我的反应就招致了别人的反抗、疏离。当我在控制的时候,其实我是想避免批评和羞辱,很遗憾的是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却往往让别人感到被批评和羞辱。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ISC特质。
一般讲:D特质比较高的孩子喜欢有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这正如正面管教领域的老鹰控制型父母。
I特质比较高的孩子喜欢团队运动,精力十足,不太专注,比较容易情绪化,如果不让玩会哭给你看,戏精有没有?这正如变色龙型的生活取向。
S特质比较高的孩子一般沉默随和,做事比较慢,比较听话,这正如海龟型的生活态度取向。
C特质比较高的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关注逻辑和规则,例如说带他去恐龙园,在出发之前和他约定好,他会比较专注,而且他可能会提前了解不同类型恐龙的名称,这正如是狮子型的生活态度取向。
即便同样特质的父母对同样特质的孩子,模式也会不同,那是因为,任何一个孩子在不当行为背后,都有四个可能的错误信念和目的:第一、寻求过度关注。第二、权力。第三、报复。第四、自暴自弃,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个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令你心烦恼怒的情况呢?
第一种场景:我累得要死,可是两岁的孩子还是像树袋熊一样,恨不得24小时黏在我身上,好不容易哄好他,把他放下,可是没多久他又跑过来说,妈妈抱抱,妈妈抱抱。
第二种场景:我正在接一个电话,五岁的孩子一会儿跑到身边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一会儿又拿了个玩具说,妈妈你陪我玩嘛,陪我玩嘛!你告诉孩子请等一会儿,可是没安静两分钟这孩子又回来了。
第三种场景:7岁的孩子要写作业了,非让你呆在身边,一会拿橡皮,一会儿削铅笔,写一道题检查一遍,他要你随叫随到。
这个时候是不是特别的烦,满足他的要求吧,心有不甘。不满足吧,又有些愧疚。
大家有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科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够撞沉大船的冰山,只有20%是露在水面上的,80%都藏在水下,我们看不见。
就拿这个冰山做比喻,孩子的行为就好比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也就是他的信念是在水面之下,是他追求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方式。孩子的不当行为,冰山下面我们所看不到的问题,是孩子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让我们一直注意他,陪他玩儿,给他讲故事,给他服务,这是因为只有得到特别关注、特别服务的时候,孩子才觉得自己有归属感,只有当大人围着我团团转的时候,我才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我们把这个信念也就是错误目的叫做寻求过度关注,其实孩子是用行为在说:注意我,让我参与,让我帮忙,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不是就能有不一样的选择了呢?
第一个选择,我们可以设定非语言信号,我们可以用眼神、动作表达我注意到你了,我已经收到你的信息,有时候这个就足够了。
第二个选择,邀请孩子参与到一个有用的任务中来,比如说妈妈在打电话的时候总是被打扰,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等待。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邀请孩子说,可以请你帮我看着表来计时吗?这样我们就在约定的时间里结束通话,就可以一起去玩儿了。第
第三个选择,特别时光,告诉孩子,我现在不能陪你,同时我非常期待我们的特别时光。这些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管是采用哪种选择,解决之道是如何能够让孩子用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有用的方式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D特质的小伙伴们可能要问了,那我怎么知道那到底他行为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呢?
我们自己的感受是寻求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的第一条线索,所以下一次,当孩子做的某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心烦、恼怒、愧疚,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猜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仅仅是一个猜测,但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合上大脑盖子,能够想到更好的和善与坚定的办法。
了解了以上,我们来做个测试,来测试一下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中,我们究竟是哪一种情商教练的风格?以更好的解读亲子关系。
你正在厨房忙碌,忽然听到客厅里有玻璃破碎的声音,跑过去一看,孩子打碎了一瓶很贵的红酒,你会怎么做?
A. 批评、惩罚,让孩子记住教训,以后不犯类似错误
B.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解释这件东西的重要及该如何对待易碎品,也可能小有惩戒,比如让孩子回自己房间待会儿
C. 告诉孩子“没事没事、下次小心”,却很可能忘了说如何“小心”
D.回避这件事,让孩子走开,自己收拾打扫,不理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自己消化这件事带来的冲击。
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研究了超过100位学龄前儿童,通过自然观察、家长访谈等研究方式,根据父母在纪律要求、情感付出、沟通方式、预期程度四个方面的不同,将父母划分为这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各有不同。
A、专制型父母
高要求,低回应。
这种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严格遵守他们的指令和规矩,会对孩子的不服从进行惩罚,且拒绝解释定规矩的原因。如果孩子问,他们就会说,“我的要求就是理由”。这类家长要求很高,基本不理会孩子的要求和情感。
B、权威型父母
高要求,高回应。
这种父母也会为孩子的行为设定明确标准并监控其执行,不过他们比专制型父母更民主一些,他们会回应孩子的要求、情感、问题。如果孩子没能达成父母的期望,这类父母会更加宽容地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味惩罚。这种父母有主见,但不是侵入和限制型父母,他们的教育方法是支持性而非惩罚性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主见、负责任,并能自我调节。
C、放任型父母
低要求,高回应。
这种宽容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少,对孩子的成熟度和自控力都预期较低。他们很少管教孩子,尽力为孩子提供帮助,避免对抗,有时也被认为是溺爱的父母。这类家长同孩子沟通很多,扮演朋友的角色超过父母。
D、忽视型父母
低要求,低回应。
这种父母只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跟孩子的生活处于脱节状态。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父母大量缺席就是典型的未参与。比如那些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完全顾不上管孩子的;还有些父母长期务工在外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它是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要么会拒绝孩子的要求,要么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是低到尘埃的仆人,我们和孩子是朋友,是他的人生导师,如果把孩子的人生比作驾驶一架飞机,那么父母,这是飞机的副驾驶,你的目标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最终他是要学会自己驾驶的,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的时候,就是亲子关系建立深度连接的时候,连接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孩子也从中感受到了归属感,责任感,价值感,能力感。
NVC非暴力沟通中,董老师说连接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的连接。
连接,是和善,是尊重,是我用心看见你,我懂你,是无论如何我都爱你,连接帮助孩子和父母都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正如DISC西游记里面的唐僧等师徒四人取经回来,风格类型有所变化一样,所有类型都是不断发展的。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每个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便同一个家庭里,父母秉承的教育理念也不会完全一致。
好的养育方式就是对孩子保持关注,对自身时时觉察,根据父母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养育自己独一无二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