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为什么相爱相知相惜的人不能相守,有缘有份有情的人不能团圆?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老天的安排。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三言两语如何说得清,道这人间事难全,怎叫人不生幽怨。
从来古今情事,最难得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求朝朝暮暮,只愿心儿相伴。
四川女才子黄娥《寄外》与丈夫杨慎诗说:“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春山不杜鹃。”看来这家书是写了无数多了,写得作者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无穷尽的相思却让人无法停笔,一封封书信一载载想念一次次寄往他乡,等来的是岁岁又年年,而郎君依旧不归,任那啼血杜鹃岁岁开又败。
这是首极其悲凉凄冷的诗歌,是诗人黄娥对丈夫杨慎的日思夜想之情,她在绝望中希冀,在希冀里又次次地落空。《寄外》诗,因为他们执着感人的爱情故事而闻名于世。
女人幸福的一生,她们要得并不多,有父母的关爱,有丈夫的宠爱,有子女的喜爱,足矣。黄娥如此声声怨怨地泣诉,难道她不幸福吗?
非也!
这位蜀中女才子,有着非凡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有诗为证:“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黄娥出生不但显贵,而且嫁入了豪门,真是门当户对好姻缘,更是才华比肩让人羡,郎才女貌的一对。
其实,黄娥与杨慎能幸福地结合,还有些小故事助推着他们缘分天成。
黄娥父亲名黄珂,明朝成化年间进士,娶黄梅县尉聂新的女儿为妻子。
聂氏知书达理,贤惠懂礼,不但能操持家务,还善于管理孩子学习,她既担当母亲的职责,又以严师的角色教育黄娥,这种言传身教的启蒙教育模式,正是培养孩子的好做法,造就了黄娥小小年纪就脱颖而出,精音律,好书法,会作诗,能填词,晓散曲,作品脍炙人口,在京城享有盛名。一首少时所作《闺中即事》,即可窥探出其才华几何: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活泼、鲜色、靓丽、俏皮、童真,这首诗的精彩之处颇多。
及笄之年的黄峨,多有显贵前来提亲,少年英挺者不在少数,但黄娥就是看不上。父亲黄珂问及原因,黄娥说自己的夫君一定要像杨慎状元郎那样志趣高远,博古通今,知音晓律。立下这个择偶标准后,放眼天下,除了杨慎,哪有这么一个人呢?于是,黄娥的婚事就这么一拖再拖,直到二十岁时,才拨开云天见日月。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上疏不利的杨慎,以养病为由回到了蜀中新都县,其后不久,原配夫人病故。
次年,杨慎得知尚书之女黄娥二十多岁还待字闺中,且文采洋溢,很合自己心意,于是征得父亲同意,遂派人去遂宁提亲。杨慎父亲曾任当朝宰相,与黄娥父亲同朝为官,自是有交集和友谊,加之又是同乡,这一桩婚事两家一说即成。缘分原来如此简单,这是黄娥没想到的。
-02-
新婚燕尔,幸福的黄娥写下了一首情意浓浓的《庭榴》表达了其心迹: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以石榴树喻自己,喻心情,喻未来的憧憬。石榴红艳艳,象征热情似火的心境,对火红生活的展望。石榴多果实颗粒,象征开枝散叶繁荣,子孙繁衍强盛,多么美好的一番前景啊,黄娥对杨慎的爱情是热烈的、坦诚的、公开的。
杨慎也回应妻子以温情与爱恋:“银汉无声下玉霜,素娥青女斗新妆;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为爱人簪一枝弥香的金桂,月若有情月长圆,最痴不过相爱人。两人情深意笃,度过了一段缱绻缠绵的时光。
有着学问和见识的黄娥,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以事业为重,不忘施展抱负的男人,小家虽然舒适惬意,但是,她不希望享乐安逸的生活耽误丈夫的前程。深明大义的黄娥,鼓励丈夫回京复职,担当应有的责任,他们结婚第二年,重新拾起信心的杨慎携黄娥回到了京城继续做官。
当年黄娥随父亲从京城回到蜀中时,曾一度思念在京城的时光,她作散曲自弹自唱: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萦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愁眉不展,望断青楼红苑。合离恨满,这情衷怎生消遣!
这首《玉堂客》抒发了她对昔日往事的美好眷恋,依依情怀,好生动人。不久便流传到了京都,杨慎也正是通过这首散曲记住了黄娥,这算是他们爱情的媒介,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黄娥: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杨慎11岁能诗,12岁写有《古战场文》《过秦论》,才华横溢,与解缙、徐渭并称明朝三才子,他擅长经学、史学、哲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法绘画,对戏曲音乐和民俗文艺等也有很深的研究,对明代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杨慎才高八斗,同时他也是性情中人,为人处事执着坚持。
明武宗驾崩后,因没有儿子继承,便由堂弟朱厚聪继位,即明世宗。世宗即位不久,便想将自己已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
这个明显与明朝皇家礼法相违背,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派的竭力反对,杨慎也涉及其中。父亲杨廷和被迫辞职回乡后,最终,杨慎也被发配谪戍云南永昌卫。这一连串的政治打击,只是转眼功夫,一切就成定局。看着官场失意的丈夫被遣往滇南寒苦之地,黄娥心疼至极,决定陪伴丈夫左右,一同前往。
行至江陵驿站,杨慎再也不忍心妻子随同受苦,便力劝黄娥回新都老家。他们立于寒风瑟瑟的渡口,泪眼滂沱,触情生情,难舍难分中,杨慎作了《临江仙·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桌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峨见此,更是悲伤不已,挥笔作下《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
“江陵初解帆,仓皇理征衫,家人从此别,客泪不可缄。”离情别绪,忍不住泪珠儿扑簌簌流淌。至此去,杨慎便一直充军滇南,一个雁儿渡不过的边远地方。
黄娥回到杨慎的老家新都县,孝顺老人,操持家务,教育小辈,一晃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他们各自天涯,却情义绵绵,书信不断,以诗文、散曲诉相思之苦,生活之念。
-03-
期间,黄娥也曾前往滇南陪伴丈夫两年,两人同甘共苦,一起扛起命运的艰难,不弃不离,情真志坚。
千山万水,挡不住诗情满满,曲艺缠绵。
黄娥在几十年等待丈夫的日子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她作的《黄莺儿》散曲一直被传颂: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流几弯,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还有一首《失题》道:
泪珠纷纷滴砚池,断肠忍写断肠诗。自从那日同携手,直到而今懒画眉。无药可疗长恨夜,有钱难买少年时。殷勤嘱咐春山鸟,早向江南劝客归。
黄娥写给丈夫的书信,从不经他人手邮寄或保存,包括自己的亲人,因此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多,仅就盛传的作品看,已足以展现其才情和气度,令人赞叹。
黄娥: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夫妻分离几十载,终于盼到杨慎七十岁了,按照明朝律例,年满七十岁者即可解甲归田,却不曾想,杨慎刚刚回到四川,朝廷的鹰犬就将其抓回云南服役。
这嘉靖皇帝大赦天下,可以原谅所有人,就是不放过杨慎。黄娥与丈夫安度晚年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不到半年,杨慎在一座寺庙中含恨郁郁而终。黄娥听到消息后,不顾花甲年迈,执意奔丧云南,行至泸州境内,与丈夫的灵柩相遇,夫妻再见,已是天上人间,从此天人永隔,说不尽凄凉意。
为了保全杨家大小的安全,黄娥说服族人,打消厚葬杨慎的想法,她怕节外生枝惹出麻烦来。
果不其然,皇帝再次派来爪牙查验杨慎的出殡情况,当看见死去的杨慎仍然穿着戍卒的衣服时,他们才肯放过杨家人。黄娥的智慧和远见,化解了杨家的这场危机。
待嘉靖驾崩,明穆宗继位,这位新上任的皇帝,为了拉拢党派,赢得人心,特赦了“议大礼”而获罪的诸臣,杨慎也是特赦官员之一,皇帝不但追封他为光禄寺少卿,而且追封杨慎为文宪公。只是,这迟来的“平反”,已经无法慰藉垂暮之年的黄娥,有什么能弥补她的光阴和悲伤呢。
历史没有忘却这一对才情非凡的夫妻,在四川的文化名人评选中,黄娥和杨慎夫妻俩双双入选,夫贵妻荣,才子佳人,好一段巴蜀爱情故事传说。
相对于卓文君的传奇,花蕊夫人的惊艳,薛涛的娴静,黄娥作为四川才女中的一位,淡然如雏菊,清芬如栀子,她馨香、光华,令人喜爱,许多人不曾忘却她,以及她和杨慎的爱情。
大家好,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晓英,支持原创原创,转载请联系我的助理慕新阳。喜欢我的文字,就送个“喜欢”给我吧!
发现更多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