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光简道散文想法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0-10-27 21:30 被阅读0次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由于人口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那么男子称什么呢?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等。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等。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相关文章

  • 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由于人口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

  • 文化溯源:汉字与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 文化溯源:汉字与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

  • 文化溯源:汉字与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

  • 文化溯源:汉字与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于人们所属的民...

  •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中华民族文化之传承的根基 汉字有毒 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是否鲁迅先生说过 我们文化的承载:汉字及口传 两者缺一...

  • 无标题文章

    # 项目计划书 ##项目概况 一、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

  • 【学习成长记录】2018.16Day

    【东西方文化溯源与东西方哲学】 心得: 这两天,一直泡在混沌大学中观看王东岳先生的课程视频:【东西方文化溯源与东西...

  • 读书笔记

    《汉字与德育》读书笔记: 和文化德育相约 与美丽汉字邂逅 德育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文化德育“就是要做有根的教育...

  • 《汉字中国》首发 诠释本土哲学思想与文化基因

    “以传统汉字为标志的观念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中国历史生命与文化生命的独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溯源:汉字与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an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