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杰伴成长读书会一起来阅读<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作者彭小六首先就是很励志的人物,从一个程序员到青年畅销书的作家,就是凭借对阅读的热爱,成功的转型.所以阅读是有方法的,那么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通过洋葱阅读法,让读书更有效.
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1-快速阅读学习期:
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量,能够快速阅读
2-体系化:
没有系统化的阅读,阅读量有了,增加了自己的视野,也享受读书的快乐,了解了有趣的东西,知道了世界很大很大,这些都是我们收获的.但是会发现记住的不多,实践和行动也很少.
所以要让自己的阅读是有系统的,把知识和概念整理出来,方便记忆和理解.
3-融合
真正让阅读帮助到自己和分享给别人,真正的把洋葱阅读法融会贯通,如何选书,知道自己读什么书,这本书怎么去读,用什么方法读,如何把总结概念,如何把一个理论读透,如何运用到生活等.
这本书都能带给我们,方法需要不断的读和练习:方法论+好奇心+行动力=目标
本书分为7个关卡:
1-阅读的大脑;2-碎片阅读;3-快速阅读;4-阅读卡片和笔记;5-主题阅读;6-深度阅读;7-阅读和变现
干货和金句分享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大脑为什么喜欢看图?因为在文字和语言还没有出现之前,图画已经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原始人用图像的方式在岩壁上做记录,或是记载部落的丰功伟绩。图像是人类大脑中天然的、基因里自带的东西。
阅读学习法核心概念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2020/b18dba361c946f63.png)
兴趣金字塔:第一层是要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然后才会有想研究的意愿,研究后整明白了,这就是第二层,再往上更深入专业就到了第三层了.
例如:我在最开始一个读书营里看到了思维导图,感觉这图太漂亮了,这个图还能拆书?于是到了第一层,经过搜索和看对应的书,了解了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锻炼我们思维能力,可以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于是自己开始报名课程学习,不断的画不断的运用,进入了第二层,学会以后分享给身边的人,在简书写分享的文章,学习了思维导图讲师的认证,于是来到了第三层.
例如:在亲子阅读中,对孩子感兴趣的书来进行有效提问和引导,因为有第一层才会到第二层,在感官兴趣的基础上去了解和理解延展的更多,如何没第一层,孩子压根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你在提问和引导,孩子也不会太配合的.
兴趣是一层一层的,一切都是从感官兴趣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2020/cf2e3d3c361331b8.png)
记忆力:科学家按照记忆持续的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
如何把瞬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呢,此书里的方法是重复(反复的测试.练习.记忆),需要一遍遍的重复.在反复的提取和存储,才能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通过分享.写卡片.写笔记.画导图.教给别人等反复的处理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2020/ebf4092a78e2b106.png)
为什么要重复,这个遗忘曲线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
例如:短时记忆就好像一块"黑板",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容易遗忘的,所以扩充"黑板",新知连接旧知.就尤为重要了.
1-运用可视化的工具记录自己的思维,就好像知道如何列算式,那么很多计算题就都能做了.
2-抓关键信息和重点,就好像背诵课文,把关键词和结构思路都提炼出来,就容易记忆了,而且减少了"黑板"的占用.
3-与长期记忆的信息关联,当几何学完了三角形知识,在学习方形知识时,与三角形相关联,这种可以与已知信息想联系,有助于把短时记忆搬到长期记忆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2020/dcf57d16c85d7839.png)
吸收率最高的是分享和教学,有一句名言是说"一位教师真正学会一个知识的时候,是他在教学生的时候".在分享教学的时候,要反复的确认知识,提炼知识的重点,厘清结构和框架,分享教学给其他人就是对知识最好的检索.在<认知天性>书里就说明了这一点.
<认知天性>书里讲:学习有三个步骤:
1-编码: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会把感知到的这些信息,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叫编码.大脑中的心理表征就好找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只是短期记忆.
2-巩固: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就叫作巩固.重复练习的这个过程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大部分的学生都止步于巩固的这个步骤了.
3-检索: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让学习成果更牢靠,我们在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就必须把练习做扎实。同时,不断地自我检测(也就是考试,把知识链打上记忆结),会“逼迫”我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这样在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通过不断的测试,最终达到形成心智模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2020/2fc75bf76e24e060.png)
习惯回路:当习惯养成后,就形成了脑回路.而有了脑回路,就意味着个体会被习惯牵着走.那么行为和反应会自动出现了.
那么如何能养成好习惯呢?主要在于习惯回路是否设置好了,所以要设置提示和设置奖励.这是<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讲的概念.
那么在<掌控习惯>里讲的要更细一些,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简单的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养成习惯分4个定律.
一,显而易见定律;2,不可抗拒定律;3,简便易行定律;4,令人愉悦定律
例如:养成健身的习惯,
显而易见定律:
1-要制定一个计划,明确执行意图;
2-可以习惯叠加,比如晚上想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跑步,把看电视的习惯跟要跑步叠加起来,这样这个时间段跑步就保证了;
3-每个习惯都有提示引发的,可以有闹钟的提示,也可以在家里贴一张自己健康瘦的照片(自己没有的可以选个榜样哦)
不可抗拒定律:
1-喜好绑定,上边说跟电视叠加在一起,那就选个每天要看的电视剧,不追剧难受啊,那么这种追剧的喜好就跟跑步就好的绑定一起了.
简便易行定律:
1-最省力法则,人类的天性就是遵从省力法则.所以凡是需要痛苦的坚持,压力大的状态下的,都很难养成习惯.所以要让习惯变得简单至极,比如选择健身房尽量要在家附近或者公司附近,省事到下楼就是最好,制作的健身计划,要循序渐进才好,在<微习惯>里也提过,建立两分钟的习惯,让人觉得太轻松了,这样才能坚持下来.
令人愉悦定制
1-习惯跟踪法,借助视觉度量,家里贴张打卡的图,完成就打对号,或者在手机里有完成打卡的软件,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习惯的轨迹的.
2-设置奖励,适当的给自己完成的一些奖励,比如满15天可以总自己一个新的运动发带,30天可以送自己一套衣服等等.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是会助力我们人生的,但是我们往往选择了不科学的方法,比如靠"毅力"死扛,所以改变1%似乎并不引起人的注意,但是从长远角度看来,小小的改进能带来惊人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