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阅读app上偶然刷到一位书友发表的关于《思痛录》这本书的书评,其中有一句这么写的,“看完此书,除了痛还是痛,为那些含冤逝去的人,为承受了虚度了的30年光阴的人们而痛”。
被这一小段文字勾起了兴趣。虽然作者韦君宜并不是我熟知的,但在好奇心驱使之下,还是点开,查看这本书的详情,才发现这是一本记录、反思上世纪中期特殊年代的文集。好罢,我被捕获了!
印象中,好像这是看到的第一本从1976年就开始积累的文集。文章对特殊年代里特殊事件的记载、个人的反思,应该说还原度比较高,更直达内心吧。
三天了,才看五分之一左右,不是不想看,也不是看不进去,而是内容太重了,不忍心!真的。
尽管作为90年代生人,相距那个时代甚远,不曾亲历,就无法感同身受,说出来的话也就显得飘浮。但每次接触到相关信息、资料,作为无知地后来人的脑袋里,总会冒出很多想法。那些不堪忍受屈辱而自杀的先辈,那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先辈,缘何会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在面对劫难时,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文人骨气让他们愤而自杀,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悲天悯人胸怀给予他们忍辱负重地勇气和力量。
还有很多其他念头,一想到现实环境,还是憋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