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幼儿园大班了,学校组织了一次教育讲座。我记得讲座里的一句话特别应景:很多父母,亲手教会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可怜的晚年。讲座里倡导孩子要多学习国学,从小开始养性、养正、养志,所谓三岁看老,可见读书启蒙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基本是每个家庭的核心人物,生命的延续,承载了希望。自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们也算是正式上岗了。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真的不知道,怎么培养一个孩子,怎样才能让孩子像口号里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岁能文,四岁能武”。
所以我们依赖学校,会参考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干什么。
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除了幼儿园食谱外我们通常很关注这家幼儿园有什么特色,双语教学、全脑开发……还是其他五花八门的说法。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有舞蹈、钢琴、国学,乐高……更是非其中一项就可以满足的。大家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都倾整个家庭的能力,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来很用心的给孩子一些什么。我也是这样。
我们亲手带出来的孩子,总是要他在人前虽不至于显贵,但一定要体面。所以大多数孩子有良好的用餐习惯,很懂礼貌,每年都会在父母的规划下读上百本书,见过不同的风景,能给客人背诵大段的诗词,早早的开始英语启蒙,会跳舞,会表演。看起来很美好,孩子也很优秀。
在这种全民读书的时代,其实真的很好。记得有一篇爆文大概叫“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类似吧,这是一种很正能量,很积极的宣导。所以大家读书的办法太多了,攀登、微信读书、喜马拉雅……不胜枚举。所以我也让孩子从小就读书,至少养成读书的习惯。
直到有一天,我很气愤的跟大女儿讲,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以后不要读书了,甚至可以不用上学。可能我的话说的太重了。女儿在我眼里其实很是中规中矩,幼儿园里会仔细听老师说了什么,认真的做老师让做的事,不调皮,不说谎。可能是女儿渐渐长大了,我们说的太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句话,他知道,但是并不理解,只会去模仿着做。
孩子6岁,开始换牙了,我不会让她吃太多的糖,更不会主动给她买口香糖,可是我和孩子父亲经常会在车里备一盒口香糖。
孩子第一次吃口香糖就是在车里看见我们吃口香糖。我当时觉得少吃点,尝一尝没什么,只要安全就可以了。不得不说孩子们很喜欢,过程也很安全,并没出现卡到了,噎到了的现象。
后来,我发现我没给孩子买过口香糖,孩子也不是会拿着钱到商店里去买的。但是一连三天,大女儿都会在晚饭后嚼着口香糖,还会分享给弟弟一块。第一天,我问孩子哪来的,孩子说同学给的,我没在意;第二天,我问孩子,怎么还有口香糖呢,孩子说也是同学给的,我问哪个同学,孩子说忘了;第三天,我很震惊,她居然还有,并且是姐弟俩每人一块。后来我很严肃,孩子也告诉我是哪个同学给的,她说她之前不敢跟我说,怕我骂,我安慰孩子说,妈妈不骂,并让她带了块面包给同学,礼尚往来,表示感谢。
我以为这是结束,可是令我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周末上完舞蹈班,我通常会带孩子到商场楼下的超市转一转,买点吃的,看会儿书和玩具。孩子对这家超市很熟悉了,每次结账时,都会早早的在结账口等着去拿自己钟意的东西。这一天下课,我发现孩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结账口等我,而是自己在柜台前晃来晃去,我发现那是一排口香糖的货架还是在我视线范围内有遮挡的地方。我叫了孩子几次都没能叫过来,我看着她一直在那附近徘徊,我开始有些生气了,源于某种担忧。最后,在我的目光注视下,在结账过程中孩子向我走过来了。我在收银台等待结账的时候,翻遍了孩子身上的每一个口袋。什么都没有。
从超市出来我坐到长椅上,只有我们俩,我把我担心的问题一股脑的抛了出来,我问她,是不是想偷拿口香糖?孩子自始至终没有说话,没有哭。可是我哭了,虽然只是几滴眼泪而已。我甚至一时说不上我在为什么而伤心,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教育的失败,或者是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
在孩子中规中矩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玲珑心。我似乎跟孩子说过很多道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孩子四岁半的时候能够通篇背诵朱子家训。可是,当我坐在超市外的长椅上时,我问自己,有什么用呢?这些究竟教会了我还不到6岁的孩子一些什么道理?即便她能说出每句话的含义,可是,她真的懂吗?她真的不懂。
德性的教育和学识的教育有时候真不是并驾齐驱的。说教说教,通常沦落为只说不教。
在那之后,我真的觉得,孩子,你可以在学校考试得59分,但是不能在品格上得59分。可是品格,不是落在卷子上的答案,是实实在在的言行。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的佑护之心,庇护之情往往像一把双刃剑,伤了孩子,悔了父母。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也是真的不自知。
在我们过于关注成绩的今天,如果抛开应聘表上的985、211、硕士还是海龟的专业水平限制,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才。
东北地区,尤其沈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包括沈飞、黎明、机床、沈鼓、特变、华晨宝马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型装备企业,以及其他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更是多如海中沙。技术工人,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独具匠心,也在于大国重器。
我和孩子的父亲之前都就职于沈阳的一家新三板挂牌的电力管道公司,孩子的父亲在公司做生产管理。在我们的回忆中,何先生无不遗憾的说,“人都有一种气场的,我刚刚摸到门道,还没修炼成就离开了那个环境。那是一种让人信任,你就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的气场。”那是何先生要修炼的气场,我经常调侃他说,嗯,那是一家之主的气场。
每个人自带气场,那是生活给予的,是性格中坚毅的部分体现出来的。
一个家庭主妇可以给一家人这是一个家,既可以温馨舒适又可以无坚不摧,走到哪里家都是爱人和孩子最忠实的后背,不需要顾虑,安心的面对眼前的生活勇往直前就可以。我想这是一个主妇的气场,很强大,没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的谆谆教诲,却有一种厚德载物的醇厚。请注意,那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生活给予的力量。
其实我们也可以审视一下自己,让周围的人来感知:跟你打交道时,你是可以让人信赖的,还是防备的;是老实的还是油滑的;自信的还是萎靡的。
就好比,在一家单位的管理层或是身居一方要职的公职人员,笔下的成绩毋庸置疑,但是他是能办事的还是打官腔的。不在于他怎么说,而在于他怎么做,在于心性,也在于我们童萌时期就开始接受的教化。
所以说,读书很好,我们读书以外的气场也要很美,才会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眉舒眼笑,配得上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