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学习、教育每天300字
晨读:《资治通鉴》[285]甘延寿与陈汤的是非功过?—— 背后的

晨读:《资治通鉴》[285]甘延寿与陈汤的是非功过?—— 背后的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06:36 被阅读17次

    [白话文]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

    当初,中书令石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被甘延寿拒绝。

    等到甘延寿打败郅支单于,丞相、御史也对他假传圣旨的这件事深恶痛绝,对甘延寿的功勋并不称赞。而陈汤又一向贪财,把在外国掳掠的金银财宝带入塞内,违反了多项法令。司隶校尉用公文通知沿途郡县,逮捕陈汤的部下审问。

    陈汤上书元帝说:“我和部下共同讨伐郅支,幸亏将他歼灭,从万里之外凯旋,应有朝廷派出的使者在道路上迎接。然而,司隶校尉反而逮捕审问,这是替郅支单于报仇啊!”

    元帝下令,立即释放所有被捕的官兵,命沿途地方官员用酒食慰劳。

    甘延寿、陈汤返回长安后,评论功劳,石显、匡衡反对说:“甘延寿、陈汤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军队,不杀已是宽大,如果再赠送爵号,封他们土地,那么以后派出的使节就会争先恐后地采取冒险行动,以图侥幸成功,给国家招来灾难。”

    元帝内心嘉许甘延寿、陈汤的功劳,而又难于违反匡衡、石显的意见。过了很久,仍然不能决定。

    [点评]

    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诛杀郅支单于过去已经两年时间了,但朝廷对他们的功绩没有一点说法,主要是丞相匡衡和中书令石显反对封赏甘延寿、陈汤。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坐着动嘴的人比为国勇担风险立功人要“高尚”得多,这就是元帝软弱的结果。

    前任宗正刘向(就是刘更生,如今改名刘向)上书说:

    “郅支单于囚禁、杀害我国的使节以及随从官员数以百计,这件事在外国广为流传,严重地伤害了我国的威望,朝中群臣都为此事痛苦难过,陛下也曾大怒,要消灭郅支单于,这一想法陛下也从来没有忘怀。

    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圣上的旨意,倚仗神灵,统率百蛮的君主,集结各城邦的军队,百死一生,深入万里攻下康居赖水城三道城防(指赖水城两道木城和内部的土城),杀了郅支单于,为国家扬威到昆仑山以西。洗刷了谷吉被杀的耻辱,建立了光辉的功勋,所有的夷民全都慑服。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已经伏诛,既高兴又害怕,呼韩邪的归降感化,是羡慕我朝的大义,所以他驱驰而来,叩首朝觐,愿为中国守卫北部边疆,世代做中国的臣属。甘延寿、陈汤建立了千年永垂的功劳,为国家奠定了万世的和平,所有官员都没有这么大的贡献。

    从前,周王朝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消灭了猃狁(活跃于今陕西、甘肃一带的犬戎人),后来四方的蛮民全都归附。所以《诗经.小雅·采芑》中说:‘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易经》也说:‘应该嘉奖斩敌首、获敌虏的人。’这是在赞美诛杀首恶,使那些不愿顺从的人都来归顺。如今甘延寿、陈汤诛杀郅支所引起的震动,即使是《易经》中的‘斩敌首’,《诗经》中的‘雷霆’,都无法相比。评价一项重大的功勋,不能计较小的过失,推举重大的善行,不能抓着瑕疵不放。

    《司马法》(春秋时期重要的军事著作之一)中说:‘对于军事上的赏赐,不要超过一个月。’目的在于使有功的人迅速得到善举的利益。这是为了以武功为先,以用人为重。尹吉甫(《诗经》的主要收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西周尹国的国君,是尹氏、吉氏太始祖。曾辅助周宣王中兴)班师(尹吉甫曾奉周宣王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周王朝对他重赏。《诗·小雅·六月》中说:‘吉甫宴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尹吉甫当年从千里之外的镐城归来,尚且认为路远,何况甘延寿、陈汤从万里之外归来呢!可是他们不但没有受到祝福,得到奖赏,有些人反而要抹杀他们浴血奋战的功劳,在舞文弄墨的官员面前挑拨,这不是奖励有功、劝勉战士的方法。

    春秋齐桓公前有尊崇周王室的功劳,后有消灭项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灭项一事《公羊》、《谷梁》传认为是齐灭,《左传》认为是鲁灭)的罪过,儒家学派的君子,认为齐桓公的功大于过,为齐桓公掩饰。贰师将军李广利,丧失五万军队,耗费了亿万钱财,经过四年西征大宛,仅仅获得三十匹宝马,虽然砍下大宛国王母寡的人头,还不足以抵消耗费。李广利自身的罪恶很多,但汉武帝认为这是万里之外的征讨,没有追究过失,并且封赏了与李广利西征将领两位侯爵,擢升三位将领当了九卿,提拔二千石一百多人。

    如今康居国比大宛强大,郅支单于的地位比大宛国王尊贵,郅支诛杀我朝使节的罪行,远超不献汗血宝马的大宛王。而甘延寿、陈汤并没有调用国内的部队,朝廷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一斗粮食。比起李广利来,他们的功德要超过百倍。而且常惠凭他个人的主见,从乌孙国进攻龟兹;郑吉没有得到命令,擅自接受匈奴日逐王的投降;他们都享受采邑(指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代俸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晋封侯爵。所以说甘延寿、陈汤的威武功劳,大于方叔、尹吉甫;功大过小,优于齐桓公、李广利;在近代的功臣中,他们的功绩高于郑吉、常惠。然而,他们震动天下的功勋,还没有得到正式文告公布,而微小的过失却不断传播,我深感痛惜。建议陛下立即解除对甘延寿、陈汤的惩处,恢复他们的自由。不再搜集他们的过失,赐给他们爵位,用以奖励功业。”

    于是天子下诏,赦免甘延寿、陈汤之罪,不再追究,让公卿们商议该给他们什么封赏。参与商议的大臣们认为,应该根据军法中“捕斩单于”的功劳来定赏格。匡衡、石显则认为:“郅支是一个失国逃亡的逃犯,在绝远的地方窃称单于之号,是伪单于,不是真单于。”皇上参照当年安远侯郑吉的规格,封一千户。匡衡、石显再次力争反对。夏,四月三十日,封甘延寿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一百斤。拜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随后,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已故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儿子)上书追述冯奉世以前攻打莎车国的功劳。元帝认为那是他父皇的事,不再受理。

    荀悦评论说:如果冯奉世的功勋应该得到封赏,就算是前朝的事,也应该受理。按《春秋》大义,撤毁泉台,应该谴责;撤销中军,则应该表扬;功是功,过是过,都要讲清楚。假传圣旨这件事,非常严重,先王对此十分谨慎,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假传圣旨之罪大,而所得的功劳又小,那是可以问罪的。如果假传圣旨的性质不严重,而功劳又很大,那就可以封赏。如果功过相等,不赏不罚也行,总之是权衡轻重,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点评]

    面对石显、匡衡的干扰,元帝对甘延寿、陈汤的奖罚不公,一直沉默的前任宗正刘向上书伸张正义。

    甘延寿、陈汤矫诏出兵,虽然事后补了程序,但属于严重的违规操作,假传圣旨是大罪,如果假传圣旨都没罪,那人人都有皇帝的权力了。因此,石显、匡衡说:“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侥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如荀悦所说,看他假传圣旨的性质,他是集结属国军队,去攻打本来有罪的敌人,如果又干成了,立了大功,就可以无罪。石显、匡衡所论,只是一个方面,甘延寿、陈汤的功远大于过,在刘向的奏书里面讲得很清楚:“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甘延寿和陈汤立下的是不世之功,理应重赏,不要将目光总是聚焦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关于这一段,华杉先生评论说:

    私吞战利品的事情,这件事可以说不算事,皇上得到政权和土地,战士们得到战利品,这本身就是兵法的潜规则。也是陈汤去做这件事情时他想要的。况且,他集结那么多属国的兵马去打仗,没有战利品,那些军队怎么会去?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这本身就是游戏规则。曾国藩灭太平天国,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都没上交一分钱的战利品,汇报给皇上都是敌人没钱。皇上也不会追究。钱到哪里去了?要问士兵们为什么而战?钱当然是分给大家了。况且如刘更生说的,甘延寿、陈汤没有要国家一兵一卒,也没有要国家一斗军粮,可以说是免费干活。

    最后匡衡、石显还是极力阻止封赏,并且成功把一千户的食邑,减少为三百户,整整少了七百户!

    石显为什么阻止呢?因为他和甘延寿有私仇,他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给面子,拒绝了。

    匡衡为什么阻止呢?因为他之前反对,如今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他没面子,无论如何要采纳一部分,才能证明他的正确。

    皇上为什么把一千户的赏赐削减成三百户呢,就是给这两个大臣面子。

    你看,说起来都是为国为民的工作意见,实际上都是私人恩怨和小心眼。THIS IS LIFE,这就是生活,我们就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285]甘延寿与陈汤的是非功过?—— 背后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ttaqtx.html